中评社北京7月10日电/据报道,今年入汛以来,我国从南到北多个城市发生内涝。水利部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6年,我国平均每年有超过180座城市进水受淹或发生内涝。网民认为,告别城市内涝窘境,必须有前瞻性的市政规划,高标准高投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扎扎实实搞好“地下工程”。
一些地方内涝治理效果不理想,与“重地上、轻地下”的政绩观有很大关系。网民“潇潇”认为,相对于肉眼可见的地上基础设施,地下管网并不是“看得见”的政绩,所以一些城市按照偏低标准、低投入来建设。而且,一些城市采用摊大饼的模式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导致排水设施的规划建设总是慢半拍。
网民“程晓陶”表示,目前,整个内涝防治体系与现代化的城市发展需求不匹配,不仅是管网建设不足,包括蓄、滞、分、净、渗、调与河湖水系整治等综合性手段也缺乏配套。
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人们对海绵城市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逐渐达成共识。网民“小时代”认为,建设海绵城市关键在于新老市政建设要协同发展,目前我们还在“还旧账”。同时,海绵城市不是盲目的工程堆砌,而是能够最大程度协同发挥作用的生态系统。国内实施的海绵城市建设,必须依托前瞻性的市政规划,按可能遇到的最高降雨标准来设计,绝不能让城市发展与城市水文系统之间的关系失衡。
网民“李思辉”表示,能否取得内涝治理的显着效果,不仅体现城市治理的智慧与能力,也在检验城市治理能否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城市发生内涝有历史的、现实的原因,要根治则需集合各方面智慧,压实各个环节的主体责任,共同寻求解决之道,更需要城市治理者怀着紧迫感,一任接着一任干,严格按照科学规划一步步推进。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明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