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关注:博鳌首次发布金融发展报告
http://www.CRNTT.com   2019-03-27 00:26:03


《亚洲金融发展报告》首次亮相博鳌(中评社 李娜摄)
  中评社博鳌3月27日电(记者 李娜 秦正阳)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个新产品吸引了在场嘉宾的目光,即博鳌亚洲论坛首次发布关于金融领域的一份报告。据博鳌秘书长李保东介绍,首次登场的《亚洲金融发展报告》也是本届博鳌年会的亮点,是亚洲地区为世界贡献的一个新产品。新闻发布会还请来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联合的三家国际组织的嘉宾现场解读报告的重点,发言嘉宾对亚洲基础设施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等进行了阐述,并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政策建议以及风险防控提出了一些看法。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杨再平表示,西亚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基础设施呈现两极分化的特征,西亚地区经济比较多元,经济增长喜忧参半。从基础设施的背景来看,西亚地区地缘政治风险较高,法律技术体系较不完善,投资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在国家主权风险方面,大部分西亚国家的亚开行或者标普的评级比较低,或者说没有被评级,在投资环境方面根据衡量制度质量六个方面的世界治理的指标,大多数西亚国家得分比较低;在法律体系方面,西亚国家的法律透明度很低,难以为投融资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他指出,目前大多数的西亚国家的金融体系相当薄弱,金融效率比较低下很难为长期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保障,西亚地区所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均低于发达市场的平均水平0.64%,特别是也门、叙利亚、阿塞拜疆其指数水平显着低于新兴市场平均水平的0.33%。从基础设施投资供给来看,杨再平表示,西亚地区公共部门的负债率较高,基础设施融资难以依赖公共部门的投资,主要是这些国家他们的政府的公共负债都比较高,所以他们依赖私人部门比较多。

  对此,杨再平表示,西亚国家有必要放松监管要求,积极引入境内外金融机构广泛参与基础设施的融资;第二要创新风险的缓释技术,吸引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的融资;第三,应该加强区域内部合作推动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第四,建议应该推动GDP的标准化,将基础设施的风险显性化。

  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首席经济学家许和意表示,目前中美谈判还是有一些不确定性,以及新兴市场还存在一些相关风险,所以政策制定者在区域内必须构建起具有弹性、长远性的互联,这才是区域努力的核心。他举例说,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当中,东盟10+3的政策制定者是以发现问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问题,因此非常努力的增加外汇储备并使得经济的基本面稳定。

  他谈到,我们需要构建基础设施促进增长,才能使未来几十年在一个正常的轨道上面运行。东盟10+3从“一带一路”倡议当中能够长期收益,因为“一带一路”帮助单个国家克服了潜力上面的不足,提供了一些新的机遇,使得我们可以获取负担得起的融资,能够聚集资源、也能够聚集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的力量。

 许和意表示整个东盟的未来发展有以下几个支柱:一是可持续发展;二是稳健的治理;三是借鉴亚洲项目的一些成功之处,然后推广到其他地方;四是多边的基础设施项目,尤其是跨境项目;五是,与地方核心枢纽区域合作,比如新加坡、中国香港等,他们可以提供一些金融中介风险管理项目工程、争端解决等。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第一副院长梁子谦在发言中谈到中亚的基础设施建设,他指出,中亚国家具有很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却没能够建设起现代的基础设施系统。中亚国家需要至少将6.3%的GDP投资到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尤其还要和应对气候变化结合起来,意味着这些国家需要将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占比在未来12年翻倍,这个巨大的投资挑战和缺口需要综合性的改革措施,当然,政策不确定性、贸易摩擦、以及更加严格的金融监管也是挑战,

  因此,有一个跨境的、有弹性的基础设施系统才能够促进这些国家的竞争力,中亚地区和欧亚地区应充分利用双边和多边的一些项目来促进基础设施的连通,“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提供开放包容平衡的区域经济框架,能够提供共同发展的愿景,也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机会。基础设施的发展在“一带一路”、TPP等框架之下,能够将深锁内陆的中亚地区变成一个经济连通和贸易连通的重心。

  (后援记者:钱盈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