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非遗进景区为文旅发展注入新动力
http://www.CRNTT.com   2020-11-10 11:10:56


(图片来源:新华网)
  中评社北京11月10日电/据新华网报道,“嘿嘿嘿……嘿呦……”夜幕低垂,深邃的峡谷中,传来一声声低沉豪迈的船工号子,百余名纤夫光着膀子,奋力拉动一艘木船……濒临消失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在峡谷里再一次唱响。

  起源于四川、重庆一带的川江号子,是船工在险滩与急流中为统一动作,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民间歌唱形式。随着机动船普及,川江纤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川江号子也销声匿迹。

  2006年,川江号子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为了让非遗“活起来”,重庆市加大了保护传承力度,在武隆桃园大峡谷打造山水实景歌会“印象·武隆”,以川江号子为主线,穿插抬滑竿、吃火锅、哭嫁等当地特色文化元素,艺术再现劳动人民坚韧、乐观豁达的精神。

  “印象·武隆”开演后,迅速成为重庆文旅的一张名片。从2012年起至今已演出近3000场,观演人数达300万人次,在旅游旺季,每晚连演三场,场场爆满。开演至今,仅门票就为当地创收近4亿元。演出还丰富了当地旅游资源,让游客在武隆“过夜”,进一步拉动了消费和就业,当地近10万人吃上“旅游饭”,3万余名贫困群众从事旅游服务脱贫。

  近两年,随着文旅融合不断深化,非遗加速进入百姓视野、融入百姓生活,尤其是各地大力开展非遗进景区,非遗项目不仅成为常驻表演项目,更成为景区营销宣传的新亮点、提升游客体验的新途径。

  西安市优秀非遗项目面花(塑)主题展近日在西安半坡博物馆开展,一个个造型各异的面花,喜庆又漂亮,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带着儿子来旅游的四川游客高女士说:“本来是冲着半坡原始文化来的,没想到还看到了特色民俗展演,孩子很喜欢。”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