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人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门前走过。新华社 |
中评社香港9月18日电/把发达世界在雷曼事件前后的经历与中国当前的状况混为一谈是错误的。中国的金融系统及其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在设计上(与西方)存在根本不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差异表明,对危机的担忧将被证明是没有根据的。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9月16日文章说,中国迅速的崛起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关键的催化剂是其迅速的经济发展。按照很多标准衡量,中国已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跃进。这里仅援引《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的一项统计:1990年67%的中国人生活在世界银行定义的极度贫困线以下,而到2014年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1%。
尽管导致这一显着飞跃的原因有很多,但推行事实上不受限制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政策的机会始终是关键所在。
没有什么比中国成功渡过全球金融危机更能彰显其重返全球影响力重要席位的事实。为了应对危机,中国实现了信贷的显着扩张。尽管大体上成功地引导经济渡过了危机,但许多人仍然担心这一政策留下了脆弱的遗产,幷令人忧心忡忡地想起危机前的西方。
不过,把发达世界在雷曼事件前后的经历与中国当前的状况混为一谈是错误的。中国的金融系统及其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在设计上(与西方)存在根本不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差异表明,对危机的担忧将被证明是没有根据的。(作者约翰•卢比系KBI全球投资公司投资组合高级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