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第二位的是放射科,原因是私营体检业务大增,需要大量医生看X光片和扫描等写报告,导致部分公院要由其他专科医生看片,近来就发生三宗事故是公院医生疑“看漏眼”,没有留意到可能是肿瘤的相片阴影,其中有骨科医生,目的是看病人骨头状况,不像放射科医生会留意到骨头以外的肿瘤。
搞保护主义 对不起病人
增加医学生名额,是救不了近火的远水。为了纾缓人手不足的压力,医管局推出增聘退休及私家医生兼职的措施,但是只能稍为分担工作,而医疗券所发挥的分流往私家医生的作用亦有限,主力重担仍然是放在公院全职医护身上。
公院工作负荷愈来愈重,环境日益不理想,当私营医疗机构重金挖角,就促成更多有足够经验的医护人员另择栖身之所,加剧公院人手不足的困境,反过来令更多人萌去意,形成恶性循环,并且影响到对病人的服务。
社论说,早日解决这个结构性问题的其中一个途径,是容许更多非本地培训的医生有限度在公院执业,但是医学界的强烈保护主义心态构成很大阻力。现时有限度注册的执业期限虽已由一年延长至三年,投入公院服务的这类医生也“倍增”至十名,医管局另收到约二十份初步评为合资格者的申请,但是,和五百至一千个的缺额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
有关方面须提高这个计划的吸引力,包括容许这类医生在公院服务满三年后,毋须再经实习考核即消除其在本港执业的限制,同时以更大力度与意志克服障碍,大幅增加输入外援的人数,藉此纾解本港“医生荒”,这才是对照顾市民医疗需求负责任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