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高校如何领跑“新一代人工智能”?
http://www.CRNTT.com   2018-06-14 10:54:12


 
  交叉融合,研究和育人并重

  “高校的优势不仅在基础研究,还在学科交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说,这一优势还有待发挥。

  作为国内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的高校之一,浙江大学一直致力于推进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融合,其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已获教育部批覆建设。

  “角膜炎图像的智能识别与辅助诊断系统”,便是该校一个由眼科专业团队与计算机专业团队全面融合的交叉项目。领衔者有两位:一位是“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姚玉峰,一位是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教授吴飞。

  据了解,中国有上百万人因为角膜病而失明。角膜病图像视觉特征很复杂,基层医院眼科医生诊断有较大困难。姚玉峰说,“单纯依赖图像,普通医生诊断的准确率为30%-60%,通过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准确率可达84%,我们的目标是超过90%,达到或超过世界顶尖水平。”

  高校讲“交叉”,不仅在研究,还在育人。

  在浙江大学,本科一年级的每个学生都要学习编程,即使是非工科的本科生,也需要在Java语言和Python语言之间“二选一”,作为自己的必修课程。在浙江工业大学,学校主动邀请人工智能企业进行合作,学生在校期间就可参与项目研发。

  “关键是如何把人工智能用在各个学科里。”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教师翁恺说,我们希望计算机科学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可亲可近的,学生能自然想到用它作为帮手,催生更多的可能性。

  “或许学生大学四年毕业后,世界就很不一样了。从这个角度讲,除了学习知识之外,提升认知和改变这个世界的能力更重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建东认为,在技术的驱动下,高校需要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