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算法的不断演进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不确定性,人们的弗兰肯斯坦情结越来越严重。
近期,AI绘画再一次掀起狂潮。
2022年8月,美国科罗拉多州举办艺术博览会,游戏设计师杰森·艾伦的AI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获得数字艺术类别的冠军。AI绘画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对成熟了。任何人都可以获得AI绘画的算法,只需要输入关键词,便可迅速生成不输于人类一般画手的作品。
然而,令画手们恐惧的是,AI绘画算法是接受“投喂训练”的。即可以通过将他之前的作品“投喂”给算法,算法便可以生成带有这个画手独特风格的作品。这对画手们作品的原创性提出了挑战,更是对年轻的画家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算法过度追求效率,也让“科技伦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除此之外,大数据杀熟、过度干预、诱导沉迷、制造信息茧房等,正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这让许多人担忧,最懂人心的算法正在“算计”用户。
耶鲁大学教授杰克·巴尔金提出一种观点:在算法社会,规则的核心问题不是算法,而是使用算法的人及允许自己被算法支配的人。
算法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缺陷。比如,对象复杂、数据偏差、模型误差、黑客攻击等手段可能造成算法失效甚至失控,从而使得输出结果偏离实际。另外,由于目前人类依然无法理解部分新型人工智能算法的认知模式,会导致这些缺乏可解释性的算法很难在某些关键领域应用和推广。
可见,算法在应用过程中,通常需要人类执行纠错、更新数据集、调整参数等操作,才能确保算法运行的可靠性。实现可信算法、可信智能的落地才是最终的目的。目前来看,人类智能与计算机算法的融合和互补,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改变世界的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