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环球网:国际舆论场”中国声音“须强起来
http://www.CRNTT.com   2020-04-28 11:26:27


 
  第四,我们的评论文章很多时候摆事实少,讲道理多。而西方读者的思维逻辑恰恰是用事实说话,把事实、数据包装在引人入胜的漂亮、幽默的语言之中来说服读者。比如,最近西方有学者攻击“中国政府在武汉停航国内航班之后没有停航国际航班,有意把病毒传播到国外”。这显然是很恶毒抹黑,但贝淡宁教授撰写文章(中英文版都已在《环球时报》刊登),将自己在中国航班数据库里详细核实这些航班的经过娓娓道来,戳穿了这个谎言,让最初的造谣者也不得不承认自己错了。试想,如果一味讲大道理,反击阴谋论,其效果可能会差很多。

  第五,专栏作家应以在政府之外的“第三者立场”讲中国故事和个人的观点,而不是重复官方的观点。以西方读者的思维,如果文章只是官方立场的重复、翻版,一方面这种文章可读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容易被读者理解为是官方的宣讲,很难被他们接受。能吸引读者、说服读者的文章一定是带有自己观点的文章,有时和官方观点稍有差异,甚至有时候也有建设性、希望政府改进的意见。这能让国外读者通过不同视角了解中国社会。笔者认为,只要是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大前提下,这样声音的存在,其实更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

  引导国际舆论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旷日持久的不断积累。这方面我们还在不断学习,需要不断进步。相信随着新一代具有国际教育知识背景的年轻人才越来越多,随着国家软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舆论环境中的话语权也会不断提升。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