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局二级巡视员唐社民(中评社 徐梦溪摄) |
深圳特区报记者:煤矿的复工复产是近期保障能源供应的重点,近期国家能源局在煤矿复工复产保障煤炭能源供应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目前进展如何?
鲁俊岭: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一时期,我们把加快煤矿复工复产、保障煤炭稳定供应作为整个能源保障的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举措,目前取得了显着成效。从工作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建立日常调度机制。从2月1日对疫情防控期间煤炭供应保障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要求各产煤地区和有关央企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前提下有力有序推动煤矿复工复产。同时会同有关地方行业管理部门建立日报告、日调度制度,每日汇总各产煤省区、央企每天生产多少,有关数据做到每天掌握。
二是加强分类指导。这里有三种情况,山西、内蒙、陕西这样的产煤大省,产煤比重接近全国的70%,是煤炭供应的基本盘,这些地区重点强化目标管理,可以确保复产保供的大头落地。对于一些地方复工复产比较慢,而且当地用煤库存水平比较低的地方要更加细化,要求分矿,把顺序排一排、底子摸一摸,总得来讲要加快复产。对于央企的要求高一点,这个时期要求他们发挥好中央企业“国家队”的骨干作用,要求能复尽复。目前为止,山西、内蒙古、陕西三个重点产煤省已完成阶段性目标。中央企业所属煤矿的产能复产率超过95%。我们对比了一下,和往年情况基本一样。
三是加强产运需的衔接,主要是督促指导煤矿、电厂供需双方加强沟通衔接,严格履行合同。我们也请铁路交通部门把电煤运输保障作为重点,特别是像湖北这样的重点疫区,以及首都和东北地区,这些重点地区多装多运。同时提高秦皇岛港和环渤海四港的港存,在多年的煤炭北煤南运过程中,港存充足军心就稳,这是一个导向作用。
四是重点保障好电煤供应。电煤在整个供应中一直是我们保障的重点,我们建立全国电厂每天采购、消耗、存煤的台账,引导产煤地区和产煤企业在这期间对电煤要优先倾斜,多采多运多供。同时针对个别地区近期反映电厂存煤比较低,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做了点对点的协调工作,确保库存上来,“点球”到位,一对一解决问题。2月22日,全国统调电厂煤炭库存1.19亿吨,处于历史同期的较高水平。从可用天数来讲,全国可用27天,比2月初增加了7天。
五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针对地方反映了一些实际困难,在这方面我们加大力度,解除他们复工复产过程中的后顾之忧。有些煤矿职工返岗比较困难,我们指导煤矿输入地、输出地做好衔接,采取单位包车等一些灵活有效方式把职工送到工作岗位。当然防疫检测工作要做到位。有些煤炭生产出来运输不畅,我们协调产煤地市开绿色通道,煤炭运输发放绿色通行证,确保煤炭物流畅通。
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国煤矿复工复产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对比了一下,可以这样讲,疫情对煤炭产量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已经基本消除,复产率达到了往年同期水平。截至2月22日,全国全国在产煤矿产能31.7亿吨,产能复产率达到76.5%,当日产量833万吨。这三个数据均比2月1日增加了近一倍。除湖北省以外,其他产煤省均已复工复产,其中河北、安徽等六个省区复工复产率超过90%。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此次疫情正值冬季,根据防控工作需要,许多地方要求大家减少出门,有部分北方地区网民反映室外零下20度,屋里暖气却冰凉,请问国家能源局在保障群众取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黄学农: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始终牵挂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的问题。特别是这次疫情正处在采暖季,受疫情影响北方地区群众,特别是老人、小孩宅在家里的时间比往年更长,取暖保障就更加重要。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工作,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天然气保供的日调度机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情况旬报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清洁取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进一步加强与地方的沟通,全程跟踪北方地区的天气变化,及时分析清洁取暖的运行态势,预测预警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特别是督促各省区市进一步加强对医院、医疗用品生产企业等防疫重点单位的供暖保障,全力保障能源供应,严守安全取暖底线。
二是加强能源供应保障。积极推进天然气、电力、煤炭等各类能源的联保联供,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供电、供气、供热企业不能因为居民暂时欠缴电费、气费、取暖费而发生断供情况,影响居民生活。
三是加强重点问题的协调。针对采暖季一些地区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开展专题研究,深入分析农村地区的清洁取暖问题,围绕降成本、稳政策、改作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目前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总体运行平稳。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的原则,保障采暖季天然气、电力和煤炭供应,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制定天然气供应、增购区外来电等备用措施,及时解决供暖方面出现的问题,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