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形成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有效路径
http://www.CRNTT.com   2019-07-29 08:22:39


  中评社北京7月29日电/自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提出以来,经过60多年的演进,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科技界称之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发展、理论建模、技术创新、软硬件升级等整体推进,正在对科技进步、产业结构和形态、经济发展、社会投资、就业和民生福祉乃至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全球热议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习近平同志专门主持召开以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为主题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并就促进人工智能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17年,国务院发布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各部门、各地方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规划任务部署陆续落实。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启动实施,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布局,学科建设取得突破,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创新创业蓬勃开展,全社会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总体水平跻身全球第一方阵,特别是在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在中文信息处理、生物特征识别、机器翻译、智能处理器、自动驾驶和智能机器人等技术方向上紧跟世界前沿,人工智能论文总量和被引论文数量、专利授权量居世界前列,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速成长。人工智能与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业加快融合,在教育、医疗、养老、政务、司法、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社会民生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加速积累的技术能力与海量的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开放的市场环境有机结合,形成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优势。

  同时,人工智能发展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起步阶段,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很多基础性的科技难题还没有突破。比如,牛顿提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香农提出通信的数学理论,奠定了现代信息通信的基础;那么,人工智能的数学原理有什么新的突破?再比如,在人机关系方面,现在的技术开始模仿人、影响人,怎样看待并实现人与机器的交互融合?这些重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还要清醒看到,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世界领先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方面差距较大;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性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不能满足需求;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

  发展人工智能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加强谋划,形成人工智能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针对原创性理论基础薄弱、重大产品和系统缺失等重点难点问题,汇聚科学家、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的力量,融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加快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在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加强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

  推进人工智能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人工智能持续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突破,而且需要在应用中锤炼技术、培育市场。要大力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最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重点行业和民生领域的应用示范;培育更多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引导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加速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军民融合创新。

  建立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控的治理体系。新技术往往会有“双刃剑”效应。人工智能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挑战国际关系准则等新问题。要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具有科技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点,在大力发展的同时加强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努力在应用中趋利避害,确保人工智能走上安全可靠可控的发展轨道。

  全方位推动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必将惠及全球,也将给各国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发展人工智能,与各国携手探索人工智能的科学前沿,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共同开展人工智能重大国际共性问题研究,特别是在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国际规则等人工智能治理方面加强合作,让人工智能更好造福人类。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志刚(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