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的和平发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两岸固有的矛盾,前六年那种快节奏、全方位、深层次发展形态转变为低速、有限、浅层、表面的互动,两岸互信受到影响,两岸经贸、文化、社会的互动依然进行,但交流合作的气氛、深度、成果必然受到影响。两岸民众拥护、支持两岸关系发展的意愿、积极性、创造性受到伤害,两岸关系发展基础、发展动力遭到削弱。两岸关系能够守住现有的成果已经不错,不排除倒退逆转的可能。
2016年之前两岸协议已很难签署,已签署的协议不一定生效,生效的不一定得到有效落实。国台办与陆委会常态化沟通机制能否发挥作用、能否得到健全完善有待观察。两岸关系发展模式、发展内涵、成果分配面临调整,更加突出区域行业阶层的平衡。
未来一年内台湾内部将掀起新一轮的有关两岸政策的激烈争论,2016年选举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蓝绿双方的两岸政策较量结果。哪一方掌握岛内两岸政策的话语权、赢得中间选民、年轻世代的信任,哪一方就占有优势。如果马英九、国民党未来在两岸关系上退却守失,2016年必败无疑。
马英九历史定位基本确定
倪永杰指出,马英九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历史性贡献,他的历史定位初步确立,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马英九的历史贡献终将逐步得到证明。出于2016年选举的需要,马英九及国民党继任者更多可能倾向选择从两岸关系进行突破,突出对于民进党的竞争优势,马英九的剩余价值还将再创历史新高。马英九本人主观上还有促进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企图与愿望,但意志力、执行力可能有限。马英九本人希望守住并巩固既有的两岸成就,尝试在艰难的困境中有所成就,至少完成服贸协议、两岸监督条例,为货贸、设处等后续发展创造条件。马还希望货贸谈判、互设机构、陆客中转、台湾加入区域经济等方面有所收获。马现在最大的担心是大陆还愿不愿意与马打交道,相互配合再创新高。
客观环境的制约、马个人政治安全、以及平衡对外关系与两岸关系的需要,迫使马的两岸政策出现消极、犹豫倾向,平衡对外关系与两岸关系,消除民进党对于其“亲中卖台”的攻击。他更倾向拥抱美国,寻求美国的保护,加强与日本的合作。军购潜艇、更新武器装备等。在南海问题上更多可能配合美国的战略需要。寻求更多国际参与特别是区域经济整合,避免经济边缘化、满足台湾民众的心理需求,平衡两岸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