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25日电/在近年来查处的贪腐案件中,不时出现“捞取政治资本”说法。这恐怕不仅仅是人品和作风问题。经验表明,政治上堕落与经济上贪腐往往有一定联系;把两者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有助于深化对反腐败斗争的认识。
捞取政治资本,是指通过某种不正当手段,获得更高官阶和各种政治上的好处。党纪处分条例中有关于这方面的表述,“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个人势力等非组织活动,或者通过搞利益交换、为自己营造声势等活动捞取政治资本的……”
什么是“不正当”?辨识的确比较复杂。关键是,弄懂“捞取”行为和“政治资本”这两个概念。这里的“捞取”有特定含义,就是私窃并占有本不属于自己的某种东西。而“政治资本”或可指资历、声誉以及具有某些特殊含义的条件。换言之,“不正当”的显着特征,是觊觎并私窃那些不属于自己的政治资源。
对捞政治资本者进行处理,并以法律或制度的方式严防捞政治资本的事情发生,是一道必答题。结合当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现实,看准“捞”的来龙去脉,整饬不良党风政风,恐怕要警惕几个问题。
“捞”的表现五花八门,但动机多是投机谋利。如,有人为了把自己打扮得更“知识化”“年轻化”,获得更多提拔机会,在学历、履历上造假,把年龄变小、把学历抬高。未进校门学习的博士、不用动笔的论文大量出现,就属于这类情况。有人热衷“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把新闻报道当做“个人秀”。有人则专擅自我吹嘘、欺世盗名,动辄就鼓吹“填补空白”“国际影响”“首创突破”“创新举措”……其实不过是自娱自乐自吹自擂的炒作。更有甚者,拿着自己与领导同志的合影四处招摇,拿着云山雾罩的“批示”到处唬人,意在暗示大家,本人有来头、有靠山、有背景。
政治资本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意味着获得某些非同寻常的优势:把年龄偷偷改小,自己就占有任职、提拔的决定性条件;干一些有“曝光率”的工作,加上夸张的宣传,可以在“政声”上先声夺人;“拉大旗、作虎皮”,可以形成某种“吓阻”效应,借以掩盖自己不光彩行为甚至违纪违法之举,或者获得某些特殊照顾,办成被制度“锁定”不能办的事情,办成别人不可能办成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