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秀丽的安吉余村新貌。 |
共抓大保护,必须构建“以带串群”格局,让盆景变为风景。这些年来,浙江敢于动真碰硬,用最严密的法治、最严格的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今年3月,《衢州市信安湖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继西湖、南湖之后,我省又一个被提升到地方性法规高度进行保护的湖泊。为一个湖立一项法规,彰显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决心。
今年5月,因为日常巡河有疏忽、治水履职不尽责,兰溪市14位考核落后的村级河长被“请”上了当地电视台公开道歉。为一条河问责相关干部,体现了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担当。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才能实现“绿”与“富”的共赢,丽水就是最好的案例。多年来,丽水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质量、农民收入增幅等指标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治水治气联手出击
共抓大保护,长江沿线各地不断创新思路和手段,提升协作能力。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成员,浙江积极探索跨省合作。
2014年,长三角区域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围绕改善区域空气质量这一目标,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进行了统筹和协调部署。
“任何地方都无法自扫门前雪,如果没有周边省市的配合,势必无法独善其身。大气污染更需要联动保护。”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说,长三角监测数据、污染源清单信息共享,使浙江可以便利地获得兄弟省市的信息,及时获得周边空气污染情况、气象情况,从而预判未来数日的空气质量。
治水,浙江探索生态补偿机制。2008年,浙江决定对八大水系干流和支流流域面积较大的市、县(市),实施生态环保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成为全国第一个实施省内全流域生态补偿的省份。2017年底,浙江又成为全国首个在省内流域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省份。
浙皖交界处的淳安县宅上村,三面被千岛湖围绕。新安江水润泽了千岛湖,也养育了宅上村人。为了护好这条江,浙皖两省开展了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两轮试点,上下游坚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2017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7年,浙江省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的省控断面占82.4%,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
共建绿色生态廊道
绿,是浙江的底色,也是浙江人一直悉心守护的颜色。浙江是长江经济带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一员,浙江的这抹绿色可以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添彩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