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陶诚华一门心思研究如何用钱生钱,丝毫没有察觉到路已经越走越偏。出资入股、间接持股、他人代持,陶诚华当起了“影子股东”。从出资11.4万元的“小打小闹”,到豪掷540万元的“大手笔”,他的胃口越来越大,短短几年时间,“身价”翻倍上涨。
随着楼市逐渐走热,陶诚华又把目标瞄准了用“理财”所得投资楼市。早在2003年,他购买杭州某处房产时,就向浙江某医疗器械公司老板方某借过30万元,后来为了获得陶诚华的“关照”,方某并没有让陶诚华归还,而是大方地“送”给了他。
2014年初,当陶诚华想出售该处房产时,又想到了这位“老朋友”。当时,该房产市场价格为361万余元,而陶诚华却准备以500万元的价格“卖给”方某。
为什么陶诚华一开口就是500万元呢?原来,2012年,陶诚华以方某名义从某银行贷款500万元,一年后贷款到期,方某安排续贷并替陶诚华付了18万余元的利息。但陶诚华并不满足于方某付的这点“小钱”,而是希望方某能出钱替他归还这500万元的贷款,于是想出了用房产折抵的办法。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陶诚华帮过我很多忙,所以当他提出要把房子‘卖给’我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方某表示,自己愿意出高价,其实是想继续获得陶诚华的帮助。
在与商人老板们心照不宣、你来我往中,凭借着“辗转腾挪、低买高卖”的手段,陶诚华的腰包越来越鼓。
然而,投资之路并不总是顺风顺水、稳赚不赔的。2015年12月,陶诚华的妻子张某某投资200万元到某项目,自己出了100万元,剩余的100万元由“老朋友”方某“赞助”。本来满心欢喜地等着赚得盆满钵满,没曾想投资到期时,项目亏了。此时,方某十分“仗义”地站了出来,“我那100万元中亏损的30多万元,你们不用担心,我来承担。”陶诚华知道后也默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