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解读浙江乡村的治理密码
http://www.CRNTT.com   2019-06-09 12:55:25


 
  如今,“村民说事”制度正在象山之外开花结果。在余姚,干部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心贴得更近了,村里的矛盾纠纷大大减少;在慈溪,党员干部利用晚上时间与群众面对面交谈,化群众“小圆桌”为干部“办公桌”;在宁波江北,“村民说事”下沉到基层网格、上升到微信网格群,设立了“说事长廊”“说事亭”等载体。

  如果说10年的坚持和发展铸就了今天象山乡村治理的新格局,那么全省上下对“枫桥经验”几十年如一日的探索和发扬,则是浙江乡村治理的重要法宝。

  上世纪60年代初,诸暨市枫桥镇依靠发动群众,就地化解矛盾,“枫桥经验”由此诞生。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枫桥经验”的内涵更为丰富:从过去单纯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治安稳定,拓展到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平安和谐的有力武器。

  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村委会主任俞小平满脸自豪:“十多年来,余村零上访、零诉讼、零事故、零刑案,村两委干部零违纪,靠的就是‘枫桥经验’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方法。”

  对余村的治理经验,曾担任过余村村党支部书记的胡加仁总结:“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坚持村干部和村民劲往一处使,十几年如一日,实现了和谐绿色的发展。”

  如今在余村,村子为村民提供普惠的托底公共服务,涵盖劳动就业、卫生服务、养老保险等13项内容。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人均收入分别由2005年的91万元、8732元增加到2018年的471万元、44680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