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8月25日电/当前,要加强对主要食品价格走势的监测分析,着眼长远,还应完善从生产到流通各环节的管理和调控机制。
经济日报发表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潘璠文章表示,7月份CPI涨幅相对较高,但观察其结构,中国物价不具备全面大幅上涨的基础,不是所有大类均以较高幅度上涨。7月份,交通和通信类同比涨幅反而下降了2.1%,且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涨幅也不到1%,衣着、居住类涨幅也没有超过2%,拉动CPI上行的主要因素是食品类。在7月份CPI整体上涨的2.8个百分点中,食品的拉动作用达到1.95个百分点。正因如此,更要特别关注食品价格持续走高对民生的影响。
文章称,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类生存生活的第一需要,没有什么是比吃更大的事了。当前,食品类价格是在此前已经回落至较低位上,自今年以来逐步回升的。在食品类中,涨幅居第一位的是鲜果。尽管7月份水果价格环比已经下降6.2%,但这更多是季节性因素所致,而鲜果价格同比涨幅仍高达39.1%。尽管鲜果不似粮油、鲜菜、肉蛋等食品那样为一日三餐必须,但也是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其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无疑会增加人们的消费支出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活质量。
此外,肉、蛋、菜等价格变化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也不应小觑。部分地区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生产,造成了猪肉价格上涨。居民消费转向其他肉类替代品,也会拉动替代品价格水涨船高。7月份畜肉类价格同比涨幅18.2%,其中猪肉更高达27%,羊肉和牛肉价格涨幅也分别达到10.9%和8%,均比上月有所升高。同时,蛋类和鲜菜价格同比涨幅也分别达到10.5%和5.2%,均比上月有所上升。这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比较明显,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文章认为,当务之急,要加强对主要食品价格走势的监测分析。从当前趋势上看,鲜果价格因季节性因素带来了一定幅度的环比回落,尚不足以拉动鲜果、食品乃至CPI价格水平整体回调。如果涨势延续,继续逼近或达到全国调控目标,一些地区(主要是价格水平高于全国水平或与全国水平相符,或已经达到调控目标的地区)应考虑出台应急预案,对低收入群体给予适当补贴。
着眼长远,还要完善从生产到流通各环节的管理和调控机制。例如,强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常规的卫生检查检疫检测,努力防患于未然。加强信息搜集、发布和引导,以期尽可能实现产销对路,逐步弱化猪周期、蛋周期等周期性效应及影响。同时,加大对畜牧业畜禽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生产者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提高养殖的规模化专业化程度,降低经营成本,以期既不过度增加群众生活压力,又不因果贱肉贱而伤农。此外,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强大国内消费市场的形成,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使经济行稳致远,让民众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