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从南台湾看中共十九大之后的两岸关系
http://www.CRNTT.com   2018-05-28 15:43:26


李文良
李铭义
 
  李文良:理解台湾政治复杂性
      勿将互动之门锁死

  从习近平十九大的涉台讲话来看,最主要想传达两个意涵:一方面表达没有统一的时间表,这不是讲给蔡英文听的,而是讲给百姓听的,让百姓不要恐惧,不会“武统”;另一方面又通过六个“任何”表达反台独的强硬立场,把红线划得很清楚。习近平此次的提法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他是想要融合两岸的生活模式,同时也在行动。例如,此前我们接待过很多大陆的团体,来台湾学习台湾的福利制度和二胎政策。这在某种意义上看,这是一个比较特殊并且高明的做法,从各个角度贴近台湾,拉近距离。

  但我并没有那么乐观,说两岸关系一定有好的未来。中共十九大结束之后,蔡英文作出的回应等于没有,或许因为她还没有真正找到两岸互动的新模式。她讲了三新:新的环境、新的国际形势和新的两岸互动模式。但是刨根问底,到底蔡英文讲的新模式具体是什么?答案是不知道。但是可以看到,她似乎有意寻找两岸对话的平衡点,可惜一直没有办法找到。另一方面,我认为大陆把门都关起来了,她可能也无从追讨了。

  我认为,在民进党内部可以做到不讲台独,但若要禁止台独则有难度。可以看到,蔡英文在民进党内部的讲话上基本不会说主张台独,但她也不会说禁止,这也是她痛苦的地方。这方面大陆对民进党还不熟悉,没有办法理解。因此,大陆应该与民进党进行适度的沟通,增加彼此的瞭解。 

  民进党实际上是一个拼盘,并没有一个很重要的中心思想。因为国民党要求统一,所以为了抢市场,以前的台独人士就称要独立,这样才显得有张力,才有区隔。后来民进党开始执政了,新人“总统”蔡英文并没有提出新的两岸互动模式。此时,我觉得大陆应该适度、间接开放一些渠道促进两岸沟通,因为现在的情况是大陆对台互动之门完全关上了,彼此猜来猜去也不是好事。我认为开放要适度,但是这个程度的把握就需要两个领导人用他们的智慧去推进。

  你说台湾重要吗?当然重要。从地理位置来看,台湾是第一岛链一个大的据点,从第一岛链突破后才能到第二、三岛链,所以台湾很重要。近日蔡英文“总统”称,美国是台湾可靠的伙伴。究竟可不可靠?恐怕要让时间去验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趋势,台湾跟美国的关系确实变得更加紧密。最近,美台国防工业会议在美国举办,他们谈到了潜舰的问题。此外,美国和日本一直在跟台湾抛媚眼,想要售卖武器给台湾。所以两岸关系不仅仅涉及两岸政府,还牵涉到第三者。日本在亚洲是经济强国,美国是世界军事强国,都足以影响到台湾的经济以及安全,并且对大陆构成威胁,所以台湾问题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因为两岸关系的复杂性,我希望两岸的互动之门不要关死,最起码要有缝隙,这样才能够有互动,才能够看到新模式的出现。大陆总是说要求民进党接受九二共识的内容,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民进党或许对九二共识的实质内容没有异议,但是作为民进党的党主席怎么能够跟着国民党的脚步起舞?这是政党之间的博弈,或许跟九二共识的实质内容没有关系。大陆的态度很强硬,说不承认就不对话。但是大陆也需要瞭解台湾政党的运作。你想想看,如果民进党主席照搬国民党那套九二共识,她怎么对选民交代?所以说只要反对就好了,最起码没有抄,最起码能向党内人士交代。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大陆能够稍微有一个空间给台湾就好了。

  其次,我认为两岸交流最重要的地方在台湾南部。北部跟大陆的想法比较接近,都属于主流派,加上北部属于比较统派,因此大陆跟北部的交流已经很多了。而大陆与台湾南部的交流才是问题。这当中有历史原因。从国民党时代就开始重北轻南,南部一直被边缘化,不被重视。后来民进党为了权力选举,把南部土台客变成它的核心价值,将南台湾变成民进党的大本营。此后,南部被轻视的感觉变成受到尊重的核心价值,再加上选举成功,又把效果放大了。其实,南部也挺容易接受大陆的,因为高雄本来就是一个移民城市,其中最大的族群和各种同乡会都是外来的。作为一个移民社会,高雄很容易接受外来文化,所以大陆应该放大脚步,到南台湾来,南台湾其实是很热情的。

  现在,再回到习主席的讲话上,我觉得他对蔡英文政府不是没有期待的。但针对蔡英文的一连串的无谓的小动作,他是不认同的。例如,民进党调整课纲的举措,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大陆压力,敲锣打鼓地想让大陆知道台湾的百姓已经开始去中国化了。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直接去做就好了。

  林富男:感谢李文良的分享。尤其对于九二会谈跟九二共识的阐述,到底是共识还是九二会谈的历史意义,值得思考。习主席十九大讲话也特别提到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同时也特别强调了两岸需要互利和互相包容。我认为李局长的发言很棒。尤其是他特别强调两岸的交流应该从南台湾开始,这是非常有建设性意义的。此外,李文良也特别强调了去中国化这个议题,觉得是一个小动作,根本不用拿到台面上讲,但是这样的举措会传递给大陆一种台湾想要文化台独的感觉。于我自己而言,去中毫无意义,毕竟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大家的祖先是一样的。因此我觉得去中国化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这一点我跟李局长的看法是一致的。接下来请屏东大学教育行政研究所的李铭义所长发言。

  李铭义:软硬并行促融合
      抓住机遇达共识

  谢谢主持人。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针对第一个问题,怎么看十九大以后大陆的发展态势对台湾的影响。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十九大对于世界发展态势的影响。第一个是国际上形成了“两超多强”的格局。从区域的角度看,在东北亚,中国大陆跟北韩的关系非常密切。日韩俄美在六方会谈当中要解决东北亚的所谓朝核问题时需要中国大陆。

  第二个,在南海问题上,中方的很多岛屿建设非常成功。而且美国公海航行自由这样的说法,在特朗普上台以后基本上很少提起,可以看出南海议题被放缓。此外,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计划贯穿东南亚、中亚和欧洲,如今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的部分都在形成。

  台湾现状已经变成在板块中求生存。在我看来,不论是和美国的军售议题,还是美日跟中国大陆的冲突问题,都有危机同时也有转机。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国大陆维稳的局势加上习核心的形成,使得整个内涵就是寻求稳定。两岸关系是反独胜于促统。在反台独的部分,之前李文良也提到,习近平画了一条红线,目前来看这条红线很难逾越。至于促统则是放在未来的行程之中。我也赞成辛老师的说法,两岸关系在十九大召开之后并未看到缓和的趋势。

  我认为,习近平十九大报告中涉台部分虽然只有几百字,但其实通篇报告都涉台,都会影响到台湾和两岸关系。中国大陆对于内部的建设,无论是反贪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及国际关系的处理,都会对台湾和两岸关系产生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虽然是大陆的自我追求与期许,但与台湾和两岸关系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到2049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习近平提到希望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大陆的自我要求。进一步分析这四个名词可以发现,富强对应经济的富强,民主是对应政治议题的名词,文明社会的要求,和谐的概念,都是属于从整体来说的。针对两岸关系上两个100年的进程,习近平最新的说法是两岸一家亲。我对这个概念的解读就是要把台湾和大陆的命运结合到一起;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与台湾联结在一起。那如何把台湾融入其中?大陆其实可以做两件事:

  一是从规范来看,习近平其实是把“六个任何”当成了规范,这个规范要求台湾不能逾越,否则,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无法达成。二是比较柔软的部分,就是“真实的、超国民待遇”。这是希望未来台湾民众不论是在就业、创业还是在日常生活上都能够和大陆紧密结合。这是有关涉台讲话很重要的一个推演。虽然从习近平十九大报告来看没有时间表,但从硬的规范,到软的中国梦的追求及两岸一家亲理念的路线,确实能够看到一个有进展、有做法、有秩序的时程表。这个时程表中,首先要让两岸的经济社会融合在一起。

  至于怎么看十九大以后两岸关系发展的机遇、挑战与趋势,我个人认为,机遇将会发生在软的那个区块,例如两岸人民生活和经济的一体化。未来会发现台湾年轻人到大陆就业的便利性和资助都会增加,同时也能帮助他们真正进入到大陆的社会体制当中。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大陆在社会福利方面对台湾民众的给予是有吸引力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