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国有资本:新基建的机遇、启示与对策
http://www.CRNTT.com   2021-01-20 09:29:59


 
  第一,国企快速布局新基建领域,发挥引领科技进步作用。

  国有企业应持续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优化国有资本重点投向和领域,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巩固和增强在关系国家经济、科技、国防、安全等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一方面,充分发挥央企的优势,当好新基建的主力军,在5G等数字化、自动化、工业物联网等平台建设方面发挥基础作用,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为新服务和新需求提供新动力,促进中国产业业态变革。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建立健全创新引领发展机制,加大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布局力度,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打造科技引领的世界先进产业集群,培育新的增长点,带动中国主要产业向高端发展。

  第二,充分发挥国企的带动作用,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

  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在关乎国计民生的电信、铁路、公路等市场细分领域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国有企业开闸投资,其就业带动作用立竿见影。除了这些对推动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之外,国有企业的示范作用,也会有效影响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私人部门改变预期,重新投入日常经济生产活动中。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是新基建不可或缺的投资主体,国有企业要通过自身的资本和技术较为集中的优势,通过产业带动和引领作用,影响和带动其他各类企业参与到新基建中。新基建领域有不少属于高风险、高回报,商业化运作效率高,市场能够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的行业,调动包括民间投资在内的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的积极性,将有助于调动更多的资源,加速新基建的建设进度,还有利于带动和完善相关产业链。

  第三,统筹规划新基建投资进度,防止走低效重复建设老路。

  新基建的建设应该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开放式合作生态系统。作为国有企业,应该立足自身的产业优势,主动对接符合自身产业结构布局、未来发展方向的行业领军企业、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通过出资合作、资源置换等方式加强人才、技术、数据、资金等资源整合,协作协同布局具有自身特色的平台或者产业。同时,要充分吸收过去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前做好统筹规划,明确短期和中长期的发展重点和次序,充分考虑企业实际,不能盲目硬上,防止造成无效投资、产能过剩等问题卷土重来。

  启示与建议

  文章提出,国有企业具有优势,理应起到引领作用,并以此带动私营部门为市场正常运转、为民企正常经营提供“积极向上”的牵引力量。为此,有以下几点政策性建议:

  第一,确保各市场主体的公平准入性,做到国民共进。政府要降低新基建投资的进入门槛,破除对民营企业进入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隐性障碍,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厘清新基建的产权属性,完善政府、国企和民企之间的投资合作机制;政府应采取包括税收减免、融资优惠等多种政策措施激励多种市场主体参与新基建。

  第二,将引领新基建与国有企业改革有机结合。坚持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对不同竞争属性的国有企业赋予不同的新基建任务。对于竞争性的国有企业,应完全放开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在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的资源整合。对于自然垄断性的国有企业,应鼓励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对于公益类国有企业,应加大信息化改造,推行电子政务,提升服务质量。

  第三,守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底线,避免出现产能过剩等老问题。新基建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与产业化应用协调推进,既能增强基建稳增长的传统属性,又可以助推创新和拓展新消费、新制造、新服务。对照此前基建投资出现的问题,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需要防止投资过热带来的风险,避免造成新型基础设施的严重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