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农村题材剧:乡村的时代镜像与农民的精神史诗
http://www.CRNTT.com   2020-06-07 16:42:22


 观念冲击之下,是如何在精神上艰难摆脱因袭的文化包袱与巨大的历史变革之间的双重挤压获得现代性新生的。

  与前一时期相比,这一时期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体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是翻转了前一时期以乡村的淳朴来批判城市的价值取向,展现了以城市文明为代表的先进文化对农村文化的冲击、改造与提高,揭示农民在追求致富的过程中思想观念与文化心理的急剧变化。《葛掌柜》中的葛寅虎、 《神禾原》中的冯炳南、 《雪野》中的寡妇吴秋香等,一方面勇于冲破农村封建思想和落后观念的束缚,办工厂,办养鸡场,开大车店,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创业致富的弄潮儿。但同时农民传统人格中的保守自私、守旧固执等因子也强烈地影响着他们的命运,让他们无法完全挣脱历史的局限性,往往成为历史的夹心层。葛寅虎外穿羊皮棉袄内穿皮夹克的装扮就是这一形象的表征。其二是对女性命运的格外关注,从前述诸多作品的剧名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这是因为农村女性身上往往集中承载了农村文化中的优缺点,其婚姻情感、人生命运也最能反映处于变革冲击中的农民思想观念和文化心灵的变迁。“农村三部曲”又被观众称“女人命运三部曲” ,就是通过茂源老汉一家为中心,以枣花的情感与人生历程为重点来描摹当代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农民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枣花虽然经过艰苦努力才摆脱了与前夫铜锁的不幸婚姻,但转身就又陷入与小庚的婚姻枷锁中,命运就如同轱辘一样来回翻转,但她始终没有丧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改革开放累积的社会矛盾开始显着显现,“三农”问题逐渐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但比较遗憾的是,农村题材电视剧却在这一阶段陷入了沉寂。除了《牛玉琴的树》 《党员二楞妈》 《难忘的岁月——红旗渠的故事》等有限作品外,其余无甚可观。重庆台的《山城棒棒军》开始反映新兴的农民工在城市中的遭遇,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敏锐的社会发现在这一时期较为特别。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大众文化开始兴起,娱乐观念大行其道,电视剧的产业化发展让清宫剧、戏说剧成为电视剧市场上的主要产品,而缺乏精品力作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在收视率上表现不佳从而愈加边缘。

  新世纪后,“三农”问题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中心工作,并在2004年时隔18年后再次成为中央一号文件并延续至今。在新农村建设的语境下,农村题材电视剧再次获得了大爆发。2002年,赵本山拍摄的《刘老根》播出获得了观众的喜爱,也标志着农村题材电视剧在市场化浪潮中开始主动寻求吸引观众的路径。

  2003年开始,农村题材电视剧迎来了创作上的第二个丰收期,当年中央电视台播出《刘老根2》 《希望的田野》 《三连襟》 《走进八里堡》 《烧锅屯的钟声》 《远山远水》 《好爹好娘》 《郭秀明》等八部作品,虽然被戏谑为“九亿农民八个戏” ,但确实也让农村题材电视剧重回了观众视野。这一阶段,农村题材电视剧呈现出如下特点:其一,主题紧紧围绕“三农”问题,集中指向新农村建设中的新问题、新气象、新风尚、新希望。其中有表现农民工的《民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