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张景全(中评社 李娜摄) |
中评社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 李娜)“东亚合作论坛2018:新时代的中日韩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燕山大酒店举行,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张景全在会议发言中分享了自己的假设,即他认为中日韩之间存在着一种“战略焦虑”,正是这种“战略焦虑”的存在,导致中日韩之间虽然都认为自己心存善意,一脸无辜,但却无法合作,也导致了我们外交和安全行为的走形,他还以中韩关系为例论证这个假设的存在。
首先,张景全介绍说,当我们遇到不熟悉的环境、新威胁时,会感到紧张和不安,从而调动内心的能量、情绪来克服这种紧张和不安,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即适应性焦虑。同时还存在着另一种焦虑,随着环境的变化,比如压力减小,我们的紧张不安并没有同步减少,反而持续增加,这种焦虑则是非适应性焦虑。适应性焦虑会促使国家之间不断调整外交轨迹、外交行为,走向合作。而非适应性紧张焦虑和不安会导致国家之间的外交走形,然后两个国家之间或地区关系之间出现持续紧张和不安。
张景全认为中韩之间存在着三种焦虑,一是发展焦虑,是指一个区域内两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之间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体量的差异,导致所有国家的发展都是不可能同步的,这种不同步性导致一种焦虑。比如冷战时期,中国视韩国的发展为中国的威胁,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逐渐认为韩国的发展是中国的机遇,由不适应性焦虑转向了适应性焦虑,中韩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样,韩国也存在着不适应性焦虑,最开始的时候,韩国认为中国的发展一方面是一种机遇,另一方面有一部分人认为是韩国的挑战和压力,所以说机遇论和威胁论并存。随着中国不断走向和平,提出命运共同体想法,韩国也逐渐认为中国的发展是韩国的一个机遇,所以也在慢慢地由非适应性焦虑向适应性焦虑转化。
二是接近焦虑。任何一种行为体或几个行为体互动过程中,两个行为体发生接近,就会引起另一个行为体或者其他行为体的焦虑。比如说中国在与朝鲜、美国互动过程中,如果和朝鲜互相接近的话,韩国就会产生一种焦虑,认为自己被边缘化。同样,如果韩国和美国或朝鲜、日本发生接近的话,中国也会产生一种焦虑,也会认为自己被边缘化。
三是期待焦虑。即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各个行为体之间都对对方的参与存在着期待,认为对方的参与会给自己带来巨大收益,但是随着对方参与并没有对自己带来所期盼的期待,这种紧张和不安就会释放出来。比如中国认为韩国属于东北亚国家,应该在中韩、美韩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一旦不能承载这样的平衡者作用的时候,中国的紧张不安就会出来。同样,韩国认为中国对朝鲜有巨大影响力,希望中国能够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向有利于韩方的方向转化,但是中国往往认为应该平衡地解决朝鲜半岛的利益关切,那么韩国的期待焦虑就会释放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