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9月12日电/近日,由迟福林教授主编的2019改革研究报告《新型开放大国——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中国选择》由中国工人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深刻背景,抓住“开放”主线,把握“改革”特点,前瞻性地提出“新型开放大国”这一重要理论论断。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书的出版,呼应了当前国内外环境变化下我国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切,其中提出的富有前瞻性、战略性的论判,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思考下一步中国与世界如何在互动共振中实现共同发展。
深化改革认识:
以高水平开放倒逼市场化改革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打开国门搞建设,在不断扩大开放中,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活力和创造力。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679亿元人民币,2018年突破90万亿元人民币。按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达到13.6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实现了从外汇短缺国到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的转变。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过去4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是在启动和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的;未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才能实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如何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握“开放”“改革”两个动力,成为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立足于这一背景,《新型开放大国》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转型和发展更需要在扩大开放的条件下加以解决,要在高水平开放中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动力。“作为新型开放大国,开放牵动影响全局、开放与改革直接融合、开放倒逼改革的时代特征十分突出”,书中分析了当下我国如何以开放促转型、促改革、促增长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一方面,在全球经济高度融合的今天,关起门来搞改革已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没有国际国内经贸规则的深度对接、没有深化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支撑,就开放谈开放也行不通。该书提出新阶段“开放”和“改革”有机融合的重要论断,并提出了开放倒逼改革的重大任务。比如,推动服务业市场的全面开放,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强化产权保护,加快适应高水平开放的监管体制变革等,这些都是关于下一步如何统筹改革开放大局的深刻见解。
增强改革动力:
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止境。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贯穿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一个核心问题。《新型开放大国》指出,面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十九大的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性、迫切性全面凸显,成为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把握长期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危为机,办好自己的事。“办好自己的事”,首要的就在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并深化市场化改革。面对当前国内外风险压力增多的局面,无论是应对外部变局、“化危为机”,还是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办好自己的事”,都需要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
为此,要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以扩大开放倒逼全面深化改革,在进一步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上实现重大突破;要以对接国际基本经贸规则为重点,加快形成公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弊端,需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与发展趋势新要求不符的体制机制进行主动改革和完善;另一方面,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加快主动开放的进程,以主动开放推进主动改革,以主动改革更好地推进主动开放。比如,要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服务业市场进一步开放;加快形成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