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自2020年6月30日以来香港社交媒体涉国安处执法行动及国安案件审判的舆情声量与关注度变化
(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
中评社香港7月12日电/香港特区政府日前首次发布悬红涉违国安法人士的通缉令,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经过分析认为:香港市民对涉及国安元素的执法与司法程序皆形成常态认知,因此通缉令的舆情风险大为降低,借相关议题进行煽动性群众动员的言论已趋式微。
7月3日,香港警方国安处对8名海外港人发出通缉令,分别为前立法会议员许智峯、前立法会议员郭荣铿、前香港众志主席罗冠聪、“我要揽炒”团队发起人刘祖迪、全球登报众筹发起人郭凤仪、前法政汇思召集人任建峰、前职工盟总干事蒙兆达、以及时事评论员袁弓夷。两日后(7月5日),警方国安处再拘捕林朗彦等4名前香港众志骨干成员,其涉嫌透过一间顾问公司于背后运营“惩罚Mee”平台,藉此为上述提到的通缉人士罗冠聪提供金援。这是香港特区政府首次发布悬红涉违国安法人士的通缉令,故在香港社会引起较大的关注与讨论。
如图1所示,本次警方国安处通缉8人的执法行动,并没有在香港社会引起重大震荡,香港社交媒体涉相关议题的声量与关注度虽有上升,但远不及过往的国安案件所形成的舆情热度峰值。由于自2020年中以来香港警方已展开多起国安行动,且很多涉国安的案件也在审讯中或已结案,因此多数香港市民对此类议题并不惊讶。香港社会虽仍会关注涉国安案件的动向,但对于警方的国安执法行动、以及进一步的司法程序已习以为常,相关议题再难在舆论场掀起惊涛骇浪,涉国安议题的舆情风险也相应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