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王道曾就“九合一”结果写过一篇小文,题为“加速震荡淘洗,甩除历史包袱”。意思很简单:“加速震荡淘洗”,描述的就是以上所述现象;“甩除历史包袱”,则透视这种现象背后的潜在动因,揭示社会对长期二元结构下的蓝绿恶斗已达到忍耐极限,必欲开辟出一片崭新天地(参见中评网12月日,或微信公众号“透过表像看台湾”)。
现行制度下不得不的决绝方式
显然,蓝绿间这种颠覆翻转并非始自今日,政治转型三十年来也并不鲜见。但无可否认的是,这种震荡淘洗的频率密度突然加速,幅度与烈度也非往日可同日而语;倏而要其生,倏而致其死,不由分说,果决惨烈。仅就频率而言,以前可说大致五、六年一大震,近年则压缩至两、三年。正基于此,当若干同好在“九合一”后断言绿营已从大选中提前出局时,王道即提醒切勿过于乐观:2016至“九合一”大震是两年,焉知下一轮反向震荡不会提速至一年?征诸近来国民党选情之低迷,不幸而言中。
速率之加快,反映社会对二元对抗、生死恶斗越来越不再隐忍,对蓝绿两造形成的政治动荡不安、经济不能发展、全球化中日益边缘化的趋向越来越不再任其恶性延续,从而凝聚爆发为一种自发的集体性阻遏。而采取这种大悲大喜、绝壁断崖式的手段,则完全是台湾现行制度体制下不得不的选择。
众所周知,蓝绿恶斗其来有自,除了两阵营肇始于久远历史中的恩怨纠葛和现实政治中的利害争夺,双方联手制定的“立委”选举单一选区两票制,对这种二元对抗产生着日益固化、迭加强化的作用。它基本阻绝了第三党在体制中生长壮大、进而有效影响政治的可能,导致双方在封闭的轨道中愈斗愈狠,永远得不到稀释与缓冲。起初,人们还能惯性地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在双方之间进行孰优孰劣的选择;但随着漫长时日过去特别是经过两次政党轮替,人们认识到二元结构宰制下,不论谁上台都摆脱不了恶斗格局,社会只能在蓝绿的牵拖下不断沉沦。随着这一症结不断发作不断暴露,所谓的中间选民就不断扩大,解构蓝绿的诉求就不断清晰。
尤为重要的是,这个由非蓝非绿和从蓝绿支持者中逐渐剥离出来的人们所构成的中间群体,不仅力量已经相当可观,而且自主意识与主导意识也日益觉醒。受制度所限,他们总体上还不能循现有途径直接达成影响与改变政治的目的,但却在不断的挫折中找到了曲折而最有效的方式,即快速、轮回地把选票集中投押到蓝绿的一方,轮番交替对蓝绿施以震撼性打击与教训,既促其改过向善,又压其分化裂解。从脉络上看,近三两年台湾出现的这种频繁而剧烈的震荡翻转,不啻是一个政治新阶段的前奏与先声,不断为第三势力、为一个稍微正常的社会清除障碍开辟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