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教授,编辑出版学研究所副所长安拴虎(中评社 张爽摄) |
中评社北京4月23日电(记者 张爽)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教授,编辑出版学研究所副所长安拴虎在“两岸融合视野下台湾史论坛”上发表观点称,近二三十年来,台湾所谓“福佬人”支持“台独”的比例是其他族群所无法比拟的。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对于历史事实的失忆乃至曲解则是出于对“台独”立场的偏执。他们制造对闽南原乡以及大陆母体的失忆,制造新的历史记忆,将一整套“台独史观”诉诸历史教育,意在割断台湾与大陆母体的历史联系,建构所谓台湾“国族认同”。
安栓虎表示,在台湾,一种现象受到关注,就是近二三十年来,所谓“福佬人”支持“台独”的比例是其他族群所无法比拟的,似乎“统独”立场与族群身份的确有某种关联。而另一方面,闽南文化对福佬人的模塑,与其闽南原乡相比,无论在血缘上还是在语言、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情感表达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宗教信仰、节日习俗等方面,难分彼此。可以想象,抛开个人经济因素,一个台湾福佬人在闽南地区生活绝对比北方大陆人在同一个地方生活要自如、心安得多,文化的亲近感也更容易发生。
安栓虎说,台湾社会尤其是台湾中南部乡村社会的“中国味”是每一个到过那里的游客所无法忘怀的,甚至有人感慨地说:“看完台湾传统文化方知大陆‘四不像’”。 不可否认,台湾社会保留了非常地道的中国传统,特别是闽南文化传统。然而,传承了“原汁原味”中国传统的“福佬人”在面对“大陆母体”时很多人选择的不是拥抱而是疏离。固有文化身份与身份认同之间的落差之大令人吃惊且难以捉摸。
“一般而言,移民的后代对于原乡的印象与感情,或曰故乡意识,随着时光的流逝会渐渐褪色,与原乡的精神联系会渐所递减。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安栓虎表示,历经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以及随后60多年的两岸隔绝对峙,不仅影响了台湾人的历史记忆,也冲淡了他们对大陆的感情联系和身份认认同。
安栓虎认为,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对于历史事实的失忆乃至曲解则是出于对“台独”立场的偏执。他们制造对闽南原乡以及大陆母体的失忆,制造新的历史记忆,将一整套“台独史观”诉诸历史教育,意在割断台湾与大陆母体的历史联系,建构所谓台湾“国族认同”,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重构过去,满足当今的精神需要”是他们的口号,正如台湾学者王明珂所言,“台湾近年来对中国的逐渐失忆,以及重塑本土历史记忆的风气相当明显”,“历史失忆与重建历史记忆成为台湾人试图脱离中国、建立本土认同的工具。” 多年来,“台独史观”指导下的历史记忆重建大规模铺排开来,造成极坏的影响。
安栓虎指出,闽南文化和台湾文化一脉相承,具有高度继承性和相似性,同为中华文化的瑰宝。闽南文化在两岸的文化交流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是促进两岸文化认同与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持久的文化交流,传统文化特别是闽南文化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影响所及,台湾人沉睡的祖根意识、中华意识、中国意识终会被唤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