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是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和大趋势,还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以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的中国的因素,都注定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
中评社北京6月10日电/美国对中国及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大打贸易战,不仅是一种针对他国的霸凌行为,而且极大地危害着全球经贸秩序,造成巨大的负外部性,旨在阻挡甚至逆转经济全球化。然而,无论是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和大趋势,还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以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的中国的因素,都注定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美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和获益者,这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国际关系中的霸凌行为也不可能使自己“再次伟大”。
一、世界经济格局多元化和发展中国家因素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文章分析,当前这一轮经济全球化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的全球化,以往从未有过。
首先,贸易不再是东西之间、南北之间割裂下的发达国家内部贸易,而是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之间依据比较优势进行的贸易。例如,高收入国家出口以中低收入国家为对象的比重,从1990年的12.9%提高到2017年的29.1%,进口则从14.8%提高到34.2%。
其次,经济趋同现象第一次发生。1990年至2017年期间,从各收入组别的平均水平来看,低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实际增长速度都显着高于高收入国家。结果是中低收入国家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22.0%提高到35.3%。中国在中低收入国家GDP总量的占比,则从9.9%提高到36.0%。全球经济趋同也创造出全球减贫的显着成绩。
美国和其他高收入国家也从全球化中获得巨大利益。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和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使资本所有者,从跨国公司、全球投资者到华尔街金融机构,赚得盆满钵满。但是,资本所有者在政策决策中具有很高的谈判地位,低收入者和中产阶级未能充分分享全球化的收益。
美国的国内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对此难逃其咎。绝大多数美国经济学家以及美国社会舆论对此看得很清楚。社会再分配的差异,把美国与瑞典截然区别开来:最富裕20%人群拥有全社会财富的比例,瑞典是33%,而美国高达84%。
嫁祸于中国和其他贸易伙伴,无非两种可能性,要么是缺乏经济学方面的基本常识,要么是转移矛盾,不惜以伤害全球经济和贸易伙伴利益为代价,为自己增加选票。不管怎样,这种做法从思想方法上是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保护主义,对其他国家也好,对自己的选民也好,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动机和稳定器作用
文章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进入前十位经济体以后,中国以其巨幅及稳定的经济增量,对世界经济作出显着贡献,尤其表现在贸易扩大、经济趋同、快速减贫等方面。1990年以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增量贡献超过了10%。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这一贡献更是始终保持在30%左右。1990年至2017年期间,如果没有中国经济及其增长,世界经济会损失0.43个百分点,即增长率会降低15.4%;2007年至2017年期间,这个损失则会高达0.61个百分点,降低幅度可达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