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相伯表示,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大幅增加,从1992年的1.4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58亿美元,增长了41倍,2019年的数据则为57.9亿美元。虽然直接投资规模在增大,但是也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占韩国对外投资的比重从2005年的39.4%将为2019年的9.4%。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占比减小,是因为中国国内生产成本上升,中国对外投资政策变化,以及低附加值产业和高污染产业的退出。中国对韩国的直接投资规模远远小于韩国对中国的投资,中国对韩国的投资从1992年279.5万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17.7亿美元,但是现在呈现下降的趋势。中国对韩国直接投资占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在2015年是0.9%,中国的对对外投资集中在香港、新加坡、美国等。
玄相伯说,中韩直接投资有以下一些特征:从行业来看,制造业投资比重较高,服务业投资逐渐扩大;投资目的也发生变化,1992年至2006年期间主要投资目的为促进出口,并通过享受优惠政策降低生产成本,2007年之后的目的则是进入中国巨大内需市场;投资主体和规模也从中小企业转向大企业、大规模投资;从地区来看,除了2013年对中国西部地区投资猛增之外,主要是集中在江苏、广东、北京、山东等东部沿海地区。
谈及未来中韩经济合作的新模式,玄相伯表示,中韩建交28年来,在推进全球化的大环境下,通过中韩企业之间在全球价值链中建立了互补的分工体系,中韩经济合作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两国国内外经贸环境发生了变化,中韩之间经济合作面临较大的一些挑战。因此中韩经济合作需要转型和升级。
玄相伯说,未来中韩经济合作会面临较为重要的两大变化,分别是全球经济贸易的大环境变化和中国经济崛起及升级。关于全球经济贸易大环境的变化,需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新保护主义抬头。中韩两国必须共同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体系。中韩两国都是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最大受益者,两国通过开放经济实现经济发展的原则也都不会改变。为了巩固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中韩两国需要加强世贸组织框架下的合作。二是数字经济转型。中韩两国有必要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体系,在数字贸易、非接触产业、数字金融、数据基础设施、技术标准等领域加强合作。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升级,中韩两国该怎么合作?玄相伯说,可以着力于双循环经济、产业升级以及新经济发展。中国不久前将内需主导增长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并以推进双循环经济为目标,通过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就业增长以后,居民收入也会增长,消费就会扩大,进而促进投资扩大。韩国目前对中国的出口百分之七八十是中间产品,所以未来中国内需双循环经济体系的建成以后,韩国需要转型为以消费品为主的贸易结构。
“另外,随着中国内需市场扩大,服务业的发展应该是非常快的。所以中韩之间以制造业为主的一些合作可以转化为服务业方面的合作,比如医疗、文化旅游等。”玄相伯说,随着中韩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的推进,两国要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为了能够顺利实现高附加值产业的合作,双方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