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郭伟峰:中评社的新闻情感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20-12-27 00:14:48


2020年疫情期间,中评社举办了近四十次的青年学习交流会,香港与内地视讯连线进行,每周一次。(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评社香港12月26日电╱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12月号发表专文《中评社的新闻情感因素》,全文如下:
 
  中评社的媒体性质决定了新闻情感因素的重要性。中评社是以和平为特征,致力于发展、融合的新闻媒体,是以理性、包容、共构为特点的新闻媒体,是一个拒绝极端、拒绝民粹、拒绝谩骂的新闻媒体。没有充沛的情感因素,就无法做得到。

  在新闻理论学说中,情感因素或许不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但是在中评社的新闻实践中,情感因素至为重要。

  一、中评社新闻情感因素的基本定义

  1、什么是情感因素呢?首先要知道,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而情感因素是人在活动中对人和客观事物好恶倾向的内在心理反映。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关系,就可以使人产生亲切感。而有了亲切感,相互吸引力就大,彼此的影响力也就大。反之,没有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就会造成双方一定的心理距离,而心理距离是一种心理排斥力、对抗力,会产生负影响力。

  2、新闻情感这个概念是存在的。在新闻传播中,我们常常看得到情感性新闻不断刺激受众,比如在灾难性新闻中,其发挥人道主义救援精神的新闻报道,是最大的泪点,也是最大的亮点。可以肯定的几点为:一是在新闻报道中不可能没有情感的波动。二是新闻报道的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的过程。三是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当中就有情感因素。比如中评社曾经组织了“台湾走亲”的大型采访活动,走遍台湾方方面面,与渔民、农民、学生、观光业者深入接触,采发了大量的新闻稿件,我们是带着感情去的,台湾民众也回报了最热烈的感情。我们大量的关于台湾及两岸关系的新闻报道,其实是带有积极感情的。

  3、中评社的媒体性质决定了新闻情感因素的重要性。中评社是以和平为特征,致力于发展、融合的新闻媒体,是以理性、包容、共构为特点的新闻媒体,是一个拒绝极端、拒绝民粹、拒绝谩骂的新闻媒体。没有充沛的情感因素,就无法做得到。

  4、我个人认为,中评社新闻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定义:一是指个人情感在涉及外部事务、外部关系时的情感影响与作用。这个方面,比较多体现在记者个人的新闻作品中。二也可以指是集体情感的反映。这个主要表现在中评社对新闻事件的定性方面以及新闻观点的表述方面。三则为情感因素可以成为媒体与受众互动关系的要素。也就是说,情感因素存在记者、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关系中。

  二、中评社新闻情感因素的内涵

  1、中评社新闻情感因素不排斥感性的因素,但是更重视理性情感。我们知道,只有人类具有理性情感,但是我们关注的并不是如此宏大的社会进化理论,中评社的理性情感是指在个人的感受、感觉、感情基础上,构建对民族命运、对国家前途、对同胞幸福的思考与热爱。更形象地说,理性情感就是大爱的表现。佛家禅语说:心存大爱,则无可阻挡。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现实社会中,无可恨之人的境界基本达不到,但是,大爱与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平之道、解难之策。

  2、中评社新闻情感因素最重要的内涵其实只有一个字:“和”!“和”是中华文明的追求,家庭追求和睦,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国家追求和谐,以仁爱之心待人,团结一心;世界追求和平,友好相处,共富共荣。“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老子说:“冲气以为和。”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认为“和”揭示了宇宙运动规律,是自然的最佳境界和终极状态。由此延伸,则有和平、和睦、和气、和合等等意义。

  3、情感因素有正面的,当然也就有负面的,中评社情感因素的表达方式,主要予以正面情感的肯定与鼓励。“不和”就是中评社的“和”的负面情感因素。但是所有违背和平发展、和睦相处的言行,都是负面的,这个时候就要以负面情感来应对之,中评社不应该去鼓吹。多年来,中评社在处理国际关系新闻的时候,都是以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持全球化、支持人道主义、反对战争、反对逆全球化为准则的,对此表达正面的情感因素的。反之,则是负面的。

  在涉及情感因素的时候,我们要懂得如何掌握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的关系。

  有新闻工作者这样分析说:从历史传统上看,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的思维与心理定式中,也更愿意接收传播主流价值观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正面报道。而负面报道是“集中于那些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行为,即像犯罪、丑闻、性攻击、事故和自然灾害等类似的反常事件”,在官方传播中总是要用主流价值观进行纠偏。但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让新闻成为一种商业模式,而现代选举制度的确立也需要媒体对执政者的全面监督,所以,以负面报道为主的新闻价值观一直占据主流位置。以拥有近百年历史的普利策新闻奖为例,除解释性报道奖、批评报道奖和社论写作奖基本属中性报道外,其余11项大奖均属纯粹的负面新闻,负面报道占获奖总数的78.6%。在美国,新闻报道重在揭丑、监督的观念由来已久。尤其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镀金时代”,以“扒粪”核心理念为主的负面报道全面兴起。负面报道不但成了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标准,而且逐渐演变成了美国新闻报道观念的主流取向。美国作为20世纪开始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其经济实力、科技教育水平、人民生活富裕程度一直名列前茅,但人们从新闻中感受到的却是一个案件频发、社会不公、黑幕重重的国家,人们很容易从美国人自己的报道中找到这个国家一团乱麻、混乱不堪的各种证据。①

  我们认为,负面报道一定存在,正面报道必不可少。中评社承担两岸关系的信任构建,不可能不做好正面报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两岸尤其是对台湾有利,当然要以正面报道为主,通过正面报道继续推动之。绝对不应该放大负面问题,看不见正面的,只看得见负面的,即使有负面的,也是为了正面的好。如果两岸关系任由负面情感主导的负面报道来驾驭,必然是悲剧。在两岸关系以及港澳问题的新闻报道上,我们不应该跟着西方的负面新闻的价值理论跑。

  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压抑、诱发、转移、强化人们对某种价值的需要。所以,中评社新闻情感因素在涉及两岸及港澳、国际的新闻活动中不可或缺。

  4、中评社的新闻情感因素是坚决要排斥傲慢与偏见的。毋庸讳言,在两岸之间、在香港与内地之间,傲慢与偏见无处不在。如2020年新冠肺炎期间,台湾一些政治人物追随美国污名化中国大陆,非称为“武汉肺炎”不可,并且把在大陆的台胞、台商都视为病毒源。台湾的《联合报》看不下去,发表社论斥之为:“把台胞当成仇中对抗的筹码,把陆配当成歧视的对象。”该报并呼吁:“防疫要对抗的是病毒,要保护的是人民的健康。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要让傲慢和偏见蒙蔽了理智和心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傲慢与偏见是政府政策的态度,但是,媒体应该是遏制傲慢与偏见的压力器。

  人民日报海外网在2020年5月24日曾经发表评论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之际,一场针对中国的“信息疫情”也如猛虎般扑来。“中国黑客试图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美国新冠病毒疫苗相关信息”、“中国初期隐瞒疫情严重性”、“中国数据不透明”……美国部分政客和媒体对中国的疯狂指责“连绵不绝”,要么“旧瓶装新酒”,要么“推陈出新”,真可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针对无理指控,中国有理有节,逐条摆事实列数据;享有盛名的科研机构、科学家和专业刊物冷静分析,得出客观结论;世卫组织等国际机构与知名人士仗义执言,力挺中国。但是,“信息疫情”仍然一波接一波,为什么?对于不停“炮制”谣言的蓬佩奥、纳瓦罗等美国政客而言,“甩锅”中国的诱惑太大:把水搅浑,推卸抗疫不力的责任,转移国内公众的视线,同时还符合“美国优先”的政治正确。针对中国的“信息疫情”,无疑是别有用心、藉机炒作的“政治病毒”,如同一面照妖镜,照出了美国和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对于这部分人,摆再多的事实,讲再多的道理,显然都不会有什么效果。

  通过疫情这面照妖镜,我们不仅看到了西方世界对中国充满了傲慢与偏见,也看得到台湾、香港深受西方影响而存在的傲慢与偏见,还能认识到内地的民粹思潮一旦释放,势如猛虎,必会反噬。更能够深刻领悟到:只要不能消除傲慢与偏见,两岸之间与港澳的健康情感因素就难于存活。中评社要与所有正派媒体站在一起,敢于发声,为遏制与消除傲慢与偏见做出努力。

  三、同情心、同理心、同道心是中评社新闻情感因素的公式

  在两岸及港澳的新闻沟通中,同情心、同理心、同道心缺一不可,心情心情,无心又何来情?

  1、同情心:同情心就是指对某事的觉察与同情感。如果我们把不同于自己的对方就当作是对手、敌人,就不可能有同情心,没有同情心,一切情感都免谈。同情心是同理心、同道心的感情基础。

  2、同理心:同理心,可以理解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同理心不仅是为了理解别人,也是让别人理解自己。同理心并不要你迎合别人的感情,而是希望你能够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感情,希望你在处理问题或做出决定时,充分考虑到别人的感情以及这种感情可能引起的后果。拥有同理心,亲密关系才得以建立。

  3、同道心:要理解何为同道心,首先要瞭解道心之说,道心是指人天生的仁、义、礼、智、信之心,即儒家“五常”,其与“人心”的对称,成正比。也就是说,同道心是指彼此之闲都要有共同的理念。

  中评社新闻情感因素公式组成是:同情心+同理心+同道心=成功同心圆

  有一则嗟来之食的故事特别生动地阐述了这“三心”的辩证关系:《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文中可见,名叫黔敖的贵族有同情心,但是没有同理心,不会换位思考,导致善行变味,成为了侮辱性的施舍,结果被饿汉断然拒绝了。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为什么呢?应该是饿汉不认为贵族会真心道歉,两个阶层的人,难有同道心。

  所以,如果没有这“三心”的至诚心胸,两岸及港澳相互之间很多的善意都会被媒体新闻、被社会舆论演绎为嗟来之食。中评社没有官方的体制内的资本、更没有一丝丝理由可以站在什么高高的位置上俯瞰台湾及港澳的受众,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我们就在他们之中。中评社立足香港,为两岸发展服务,为港澳繁荣服务,所以,台湾及港澳受众心之所系就是中评社的心之所系,彼此之间要抱有同情心、同理心、同道心,如此,中评社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成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