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乡村“蝶变”背后的“中国密码”
http://www.CRNTT.com   2019-01-23 07:48:06


 
  如今,横溪坞村村民的环保意识已经大大提高。通过垃圾回收利用,这个有1100多人的村子每日产出的外运垃圾已经从2013年的1吨减少到100公斤左右。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着党支部。”裘松伟说,通过加强党建,支部的力量更加凝聚了,党员意识也加强了。

  安吉盛产白茶,横溪坞村集体有200多亩茶园,每年采茶旺季,采茶工短缺,全体党员都是带头先将集体的茶叶采摘完后,再采自家的茶叶。

  “对老百姓不能只讲大道理,更看具体事情上党员是怎么做的。”裘松伟说,这些年来,通过一件件老百姓感受得到的事情,党员的威信在群众中树立起来了,党支部成为带领全村谋发展当之无愧的“火车头”。

  有了村民的支持,横溪坞村党支部紧紧抓住白茶、毛竹等传统农业,先后成立白茶加工企业、创办毛竹合作社,每年实现利润400余万元,此外,还在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方面发力。目前,村里已有精品民宿6家,农产品产销一体经营户6家。美丽环境带来了“美丽经济”,“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村庄变美了,创业途径多了,许多走出去的年轻人又回到村子,给村庄带来更多活力。“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出去的人慢慢再回到村子里。”裘松伟说,“美丽乡村建设成不成功,要看是出去的人多还是回来的人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