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李逸舟:不应消极回避两岸政治对话
http://www.CRNTT.com   2013-10-20 00:15:30


 
  两岸固有的政治分歧主要包括,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双方互动往来的彼此身份、台湾的国际空间、军事安全互信等。对此,中共十八大提出对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协商台湾同外国开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往来等主张。处理这些问题,都需要两岸尽早展开政治对话,为实现两岸政治谈判创造条件。这其中,对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是最终实现两岸政治协商与谈判的关键所在,胡锦涛“12•31讲话”和十八大都突出强调这一点,展现了大陆处理两岸政治难题的信心和善意。
 
  当前,相对于两岸关系持续稳定和平发展而言,两岸政治互信与政治共识还嫌不足,基础还不够扎实牢靠,明显滞后于文化社会交流合作的水平。我们不能只经不政,只易不难,也不应消极回避两岸政治对话和结症性难题。去年以来,大陆提出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的主张,希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岸政治难题是长期存在的复杂问题,有着种种内外复杂原因,不可能期望一蹴而就,需要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路,采取务实作法,共同探寻双方都可接受的可行办法。在目前两岸政治协商与谈判一时还谈不起来的情况下,应该通过各种方式积累共识、营造氛围、预作准备。

  今年3月,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提出,“由两岸民间开始对话是一条可行途径”。不久前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是两岸民间政治对话一次成功的尝试,具有开创性意义。两岸民间政治对话有利促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有利两岸同胞消除在政治关系、军事安全、涉外事务等方面的隔阂和误解,有利为今后开展两岸政治商谈积累经验,营造社会氛围,不断创造条件。未来一段时期内,应继续积极推动此类对话,在条件成熟后逐步上升到两岸官方的政治对话,从而为最终解决两岸政治难题做好充分、扎实的准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