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国民党在努力扎根台湾的同时,仍然保持与中国大陆的联结,努力探索建立和谐的两岸关系。
上世纪中期国民党退踞台湾,随着反攻大陆梦想的幻灭,国民党的本土化是必然的选择。但是,选择本土化并不意味着推动去中国化的路线,而是应当在“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指导思想下,探索建立与中国大陆和谐相处,共同繁荣发展的政治论述。
从台湾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台湾与大陆仅仅隔着台湾海峡,台湾社会的长远发展无法摆脱大陆因素的影响。无论哪一个政党上台都必须思考什么样的两岸关系对台湾社会对发展最为有利。今年1月的“大选”结束后,许多民进党人士也都承认,台湾社会的发展无法摆脱大陆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立和谐的两岸关系不仅有利于台湾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两岸社会的共同发展,也有利于保持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从新的政策纲领可以看到,一方面政策纲领强调扎根台湾这块土地,“国民党从执政的舞台走下,必须重新走进人群,回应这块土地的需求,倾听民众的心声,唯有向下扎的越深,国民党才能为台湾这个共同的家园,奠定更稳固的根基!”另一方面,政策纲领仍然保持了与中国大陆的联结,国民党将继续“传承国父孙中山先生的理念,坚守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的国家定位。”这样的政治论述既强调了国民党的本土化,又保持了与中国大陆的法理联结,与民进党极端的本土化路线相比,国民党的政策纲领更加符合台湾社会发展利益,符合两岸社会及台海地区周边国际社会期待。
再次,国民党在政策纲领的总论部分提出了正确的改革的方向,但是,在具体领域的政策主张,特别是两岸关系领域需要更加紧密地与两岸的实际相结合。
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提出,“在中华民国宪法的基础上,深化九二共识。积极探讨以和平协议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可能性,扮演推动两岸和平制度化角色,确保台湾人民福祉。”然而,从两岸关系的实际情况观察,现阶段探讨以和平协议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可能性不切实际。原因在于:一是两岸与蓝绿之间对于两岸敌对状态的认定存在很大的分歧。一种观点强调历史的角度,认为两岸关系始于国共内战,两岸之间的敌对是中国统治权与代表权的争夺;另一种观点则从现实的角度观察,认为台湾方面任何一个政党都无意与大陆争夺统治权与代表权,台湾各个政党只是在谋求不同程度的自主性,两岸之间的敌对状态表现为台湾的自主性面临了大陆的军事威胁。二是两岸与蓝绿之间对于和平协议问题存在重大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两岸关系是国共内战的延续,目前内战尚未正式结束。因此需要两岸签订和平协议;另一种观点认为,在1979年大陆宣布“停止对金门、马祖的炮击”,1991年台湾宣布终止动员“戡乱时期”之后,两岸双方已经单方面停止了战争状态,两岸之间已经实现了和平。因此,和平协议并不是当前台湾民众所迫切需要的。另外,和平协议还涉及到现阶段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例如台湾的政治地位,两岸的政治关系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