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25日电/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驱动着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变革,并使得企业竞争环境呈现出模糊性、非线性、指数性、生态性等特征。面对更加模糊不定、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企业只有加快实现颠覆性技术创新,才能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为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基于整合式创新的理论视角,新竞争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需要从封闭自主转向基于自主的开放整合,通过科技创新筑基、制度文化赋能、战略视野驱动,由单一技术创新转变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战略创新的整合创新,打造动态核心能力,进而实现颠覆性技术突破和技术的持续跃迁。
经济参考报发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博士生尹西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海本禄文章表示,作为一个后发经济体,中国的多数企业在发展初期缺少技术积累,与发达国家企业存在显着的技术差距,因此,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模仿式创新是多数中国企业早期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自身发展的技术发展路径。但是,这一路径很容易使企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追赶陷阱,虽然也有不少企业依靠二次创新克服了简单模仿的弊端,但总体来看,中国企业依然未有效解决核心技术缺失的难题,在全球价值链中仍位于中低端环节,在国际生产分工格局中处于从属地位,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十分突出。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的核心主体,而颠覆性技术创新是中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突破口。因此,只有推动企业加快实现颠覆性技术突破,才能切实提高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企业亟须突破传统的线性增长思维和单一发展模式,从封闭自主创新转向基于自主的开放整合创新,应用整体性、全局性、非线性思维,调整自身使命、愿景和战略定位,加快实现颠覆性技术突破,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这不但是培育世界一流企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更是建设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强国和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
企业竞争环境呈现新特征
文章称,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不断形成,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新动能,更为后发国家加快技术追赶、实现创新引领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关于新兴颠覆性技术有两个代表性的组合词汇——“NBIC会聚技术”和“ABCD互联网新兴技术”。“NBIC会聚技术”是指迅速发展的四大科技领域的协同与融合,即纳米科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最早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商务部牵头资助的50多名顶尖科学家共同开展的前沿科学研讨计划提出,他们认为NBIC会聚技术将成为21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前沿科技,这四个技术领域的每一项重大突破都会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其中任意两项技术实现交叉、会聚、融合或集成,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ABCD互联网新兴技术”则是指伴随着5G通信技术等的重大突破,广受关注的互联网新兴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数据科学。ABCD互联网新兴技术的发展同样正在引发实质性的社会变革。包括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出台了相关国家战略与科技政策。
以NBIC会聚技术和ABCD互联网新兴技术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正驱动着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变革,使企业所处的国内外竞争环境和企业间竞争模式呈现出如下新的特征:
第一,模糊性,集中表现为企业边界和产业边界的模糊化。随着新兴颠覆性技术的涌现和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变革,企业和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行业格局被互联网深度重构,跨界颠覆日益成为普遍现象。企业不但要和同行业内的显性竞争对手直接竞争,还要时刻准备迎接来自跨界竞争对手的挑战。高度不确定性的竞争环境和产业边界的模糊化,倒逼企业重新思考自身发展与产业竞争格局变迁的关系。
第二,非线性,集中体现为技术的非线性发展,以及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非线性特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典型的非线性特征,催生了诸如众包、维基经济学等非线性的知识创造和传播模式,并带来了许多生物学意义上的“涌现”现象,对现有的认知模式和组织模式产生了较大冲击。技术发展的非线性和知识生产与传播的非线性,使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和竞争优势培育不再遵循千篇一律的定式,而是越来越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这不但给传统的企业管理带来了新挑战,也为新兴企业和后发经济体提供了差异化突破和非对称性赶超的机遇。
第三,指数性,集中体现为技术成熟与扩散速度、用户和行业增长速度的指数性特征。以大数据、3D打印、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加速应用,不但有效破解了企业内部管理面临的“信息孤岛”难题,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间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大大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速度,使企业间合作开展技术创新的成效大幅提升,管理和沟通成本明显降低。其结果之一,就是技术成熟和扩散的速度日益呈现指数性特征,新技术、新产品的用户获取成本显着降低、用户积累速度爆炸性增长。例如云计算的指数性发展和应用,带来了云服务使用成本的指数性下降,随之而来的是云服务行业用户数量和销售规模的指数性增长。一大批新创企业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崛起,并跨界冲击着汽车、金融、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的在位企业。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也正在带动智能制造、智能客服、智能家居行业的指数性发展。面对技术和行业的指数性发展趋势,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成熟企业,都需要打破原有的稳态竞争思维,实施动态性、指数性的创新与竞合策略。
第四,生态性,集中体现为生态型组织和竞争模式的涌现。生态型组织是相对于传统的科层制组织而言的,生态型组织拥抱变化、重视共生而非竞争,强调组织扁平化、管理民主化、员工创客化。如今组织和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化,互联网新兴技术使得在线共创和产业链价值链高效联动成为现实,创新过程和利润分配模式出现结构性变化,企业竞争焦点也从单一技术、产品或市场,转向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整合竞争。与此同时,开放式创新、众包、知识付费等新商业模式推动零工经济快速发展,冲击着现有的技术创新与获利模式,也改变着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模式与零和竞争思维。生态型组织不但是有效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也是极具竞争力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成为生态型企业,或者与现有的生态型企业合作,加快技术创新、价值共创和利益共享的步伐。
新竞争环境呼唤整合式创新
文章介绍,技术创新管理视域下,颠覆性创新意指后发国家或后发企业从低端市场或低端技术切入,沿着价值链逐渐攀升,最终比肩甚至超越原有竞争对手的过程,这一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滕森提出。颠覆性技术创新是相对渐进性创新而言的,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的新趋势,而颠覆性创新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利器。
传统的创新理论和范式,侧重从具体的行为、方法、环节、主体或问题入手理解创新过程、制定创新策略,现有的主流创新理论大都无法摆脱线性思维模式,虽然能够提升企业某方面的能力,但是缺少对创新作为一种社会性创造过程的整合性思考。新竞争环境下,面对更加模糊不定、复杂多变的竞争形势,中国企业亟须采用新的创新战略和创新模式,加快技术创新和应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
整合式创新理论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整合式创新是战略视野驱动下的全面、开放、协同创新,其核心要素是战略、全面、开放和协同,四个要素相互支撑,统一于整合式创新的理论范式中。根据整合式创新理论,创新不只是研发部门的责任,而是需要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以战略创新引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全价值链的动态整合,真正落实“人人都是创新者”的理念。在整合式创新过程中,企业不但要注重通过全员、全要素、全时空创新强化技术要素,还要注重对非技术要素的发掘和利用,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双核”——技术核心能力和管理核心能力,从而在新竞争环境下超越中国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传统追赶模式,加快实现颠覆性技术突破。整合式创新和传统创新范式最大的区别在于,整合式创新倡导战略视野驱动,强调从系统观和整体观出发,思考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创新过程的管理,重视对国内外环境、行业竞争趋势、技术发展趋势的战略研判,以战略创新引领技术要素和非技术要素的融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