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做好防疫防护升级“安心送”服务
针对新冠疫情,海底捞采取了以下方面的举措: 启动紧急响应机制,1月23日成立防控疫情指挥部集团管理层分别从组织架构搭建、门店员工安置与防疫、紧急上报机制、物资供应分配、资金调度管理等方面负责防疫应对组指挥。同时,在全国设立24个区域城市指挥部,负责防疫防护。1月27日起,海底捞陆续在官方平台发布工作简报,公开披露集团防控疫情的各项应对工作情况。
积极招募国内外防疫专家,搭建起由10多位第三方专家顾问组成的团队,优化防控措施,对不同城市门店防疫工作进行指导。
2月15日起海底捞外送部分门店陆续恢复营业,升级“安心送”:
每位员工上岗前需先测量体温,符合健康标准才准许上岗;
店内设备强化消毒,员工工服、围裙、毛巾每天进行清洗消毒,并用紫外灯消毒后使用,电动车和头盔要求每送完一餐都用毛巾擦拭后,用75%酒精喷洒消毒;
送餐员工佩戴一次性口罩、一次性手套和护目镜,并保证每送完一餐更换一次性口罩和手套,护目镜每送完一餐都要清洗并用75%酒精喷洒消毒;
备菜员每次进出工作间、送餐员每次送餐前后,都需洗手并消毒;
送餐外箱要求每送完一餐都进行消毒,每餐附带“海底捞外送安心卡”,装箱后粘贴“安心贴”封箱,可追踪经手该订单的所有人员信息和体温情况;
使用“无接触配送”,配送员将菜品送达顾客所在地后,电话联系顾客,放在指定区域并保持安全距离完成配送。
携手蜀海供应链在部分城市推出全新的生鲜直配便民服务。
乡伴文旅集团:疫情催生更有温度的新商业文明
面对突发疫情,乡伴第一时间为最坏情况做出了系列准备和应对: 1月21日,原舍民宿发布全国首家免费退改政策,同日建立集团灾备物资中心,并发布远程办公指南。1月31日发布对所有商户的免租政策;CEO发表给内部员工的一封动员信《在不确定的世界强悍的活》被腾讯大家、创业邦等媒体转载,获数百万阅读。 快速反应,守住底线,使乡伴文旅集团可以在疫情扩大之时,能从容地进入创新业务思考和行动之中。其中最有成就感的是策划推进了一项民宿行业的公益活动——“白衣天使乡野疗愈”计划。 经过10天的策划和系统准备,“白衣天使,乡野疗愈计划”于2月8日正式启动,倡议全国精品民宿行业捐出10000间平日房,供战疫归来的白衣天使免费度假。在发出倡议的12天后,实际募集间夜突破了40000+,远超预期。 公司从一开始确立的两条重要原则——非牺牲的公益精神和去中心化的原则。乡野疗愈计划坚持不接受假日房捐赠,就是不想让任何人受到道德绑架。一个受损严重的行业,用相对冗余资源来帮助他人,这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上都是一个最优解。
同时,为了免除蹭流量的嫌疑,公司注册了全新公众号宣传此次公益行动,并在一切宣传中,自律地弱化乡伴的露出,专注于帮助捐赠方自我传播发声。 此外,公益项目也需要严格的项目管理。启动倡议之前,公司更新了5版20多页的SOP,保证计划全流程的细节管控。募集突破40000以后,执委会宣布了停止主动募集,并把管理精力投向受益人确权体系的建立,和服务支持系统的完善。 乡伴文旅希望通过此次机会,持续打造一个民宿行业代表性的公益品牌项目“乡野疗愈+X事件”,一个为民宿行业争取上下游产业链价值空间的会员制非盈利组织,一种新的商业文明进化,代表着“仁者无敌,无欲则刚”的普惠共赢的行业使命。
盈峰环境:智能化、科技化推进环卫装备行业变革
在全民抗“疫”的关键时期,盈峰环境以精准、可控、安全的措施保障防疫工作、企业复工的安全有序。与此同时,作为环卫装备的龙头企业,盈峰环境积极响应政府、地方的防疫需求,紧急调拨物资、人力、物力驰援武汉、郑州等地方抗疫,及时推出一批可在抗疫一线精准攻克城市消毒盲点的防疫环卫装备产品。 火速驰援。了解到武汉城管委急需用于公共场所防疫消毒的大型环卫装备后,盈峰环境紧急调拨和紧急改装了15台清洁消毒车,第一时间驰援武汉抗疫;随着联防联控战疫的全面打响,盈峰环境陆续向湖北、湖南、北京、广东、安徽、山东、江西等疫区累计捐赠消毒原液200余吨;此外,河南的“小汤山”医院——郑州岐伯山医院正式启用后,盈峰环境迅速行动,为该医院提供了2套污染源水质监测一体站、紧急调配服务人员,为医疗废水监测、安全排放提供有力保障。 智能升级。此次疫情一方面促成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提升,为此服务的环保装备将更加智能化,科技化,更多的机器替代人工;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模式下经费短缺、设备陈旧、人员老龄化、效率低下等问题,在疫情下会逼迫行业变革。
作为智能环境装备及服务的行业引领者,盈峰环境在这次疫情中,推出了以雾炮车、环卫防疫消毒机器人为首的一系列产品,及时响应市场一线的防疫需求。城市主干道的清洁消毒工作,可通过大型清洗车、多功能雾炮车来完成,作业范围广、效率高;而人群密度大的医院广场、居民社区、背街小巷等“城市毛细血管”,盈峰环境的环卫防疫消毒机器人,则可有效清除了大型设备无法作业而产生的消毒盲区,减少环卫工人暴露机会,降低人员接触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 *以上内容均来自案例征集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作者:齐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