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国家观中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大一统”。“大一统”的历史观和政治理论是儒家的思想,但孔子本人并未使用过这三个字。首创“大一统”这一命题的是《公羊春秋》的作者公羊高。从华夏文明是中国本源的观念出发,“大一统”的国家观有几个重要内涵。国家“一统”的标志,不是国家政权是否“统一”,而是“华夏文明”的存在;也就是说,代表华夏文明的中国的存在,不受国家治乱的影响,它是永恒的。
许世铨认为,1949年以后,大陆在承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同时,也与时俱进地处理国家统一问题。自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理论之后,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分裂问题,许世铨认为,不应一概予以负面的排斥与批判,而应依据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和实事求是的唯物论来对待。中国历史上确实有为了个人的权欲,分裂国家、武装割据,甚至甘当“儿皇帝”的石敬瑭之流,但他们已经永远地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是如果以中国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来看,可以说分裂是中国社会“新陈代谢”进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
古希腊政治家和历史学家波利比奥斯有句名言:“历史为从事公共事务的人提供了最好的训练。”许世铨说,他通过查阅历史学家们有关中华民族传统历史观和国家观的论述,更为深刻地理解了中山先生的两段话,更加坚信:国家一定要统一,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标志;国家一定会统一,因为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统一是“常”,是河水,分裂是“变”,是浪花。
(中评社报道组成员:王秀中、林艶、王永雪、张爽、赵宇鹏、杜川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