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非传统安全的连锁效应分析
——以新冠疫情后中国与利益相关国家传导链条为视角
http://www.CRNTT.com   2020-08-08 00:11:26


 
  五、内部修复是应对非传统安全事件的良性开端

  受疫情影响,主要东南亚国家都进行了相应的外部调整与内部修复。而新加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内部修复上,可谓较为成功的案例。

  “全球健康安全指数”2019年10月作出的一项评估指出,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应对大规模流行病及其所带来的恐慌。在应对能力上拿到100分几无可能,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评估分值甚至仅为51.9,全球平均分值仅为40。

  即便是治理模式较为成熟而实现了较快自我修复的新加坡,在疫情爆发初期,国民也大量囤积米、面、卫生用纸,表现出恐慌、焦虑,担忧政府停摆。新加坡知名线上超市“德玛特”宣称,由于近期超市日用品订购量激增300%,开始限制发货。新本土最大的连锁超市职总平价超市则暂时退出线上供应。由于抢购口罩和药物,网络诈骗和虚假订单也随之而生。各种媒体平台充斥着虚假信息和谣言。恐惧和焦虑削弱了这一国家在国际社会的良好声誉,所带来的伤害远大于病毒本身。新加坡是最早实施旅行禁令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要打赢疫情,除了依靠严格警惕性和治理透明度,别无选择。由于各国口罩出口供应的削减,新只得推动本国生产商加快口罩供应。新建立了高度严密的管理机制来追踪已知密切接触者并进行隔离和监视。根据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评估,虽然新加坡流行病侦测水平达到了“黄金标准”,但这一标准并非100%准确,对无症状病例和轻症病例敏感度依然存在盲点。

  新对违反隔离措施的行为零容忍,除了必要隔离外,还对来自中国大陆的华工限制入境,即便有些是新永久居民。违反隔离规定者将被取消工作签证、限制就业、甚至遣返回国。为制止虚假信息扩散和谣言传播,政府设立专门的抗疫官网主页和传媒软体提供每日的信息更新。

  由于各国削减口罩出口,新推动本国生产商加快口罩供应。新加坡国民具有理性的公民社会精神,疫情起初的恐慌经过调整很快恢复了平静。公民主动分发口罩和消毒用品给需要的人,派米派粮给困难群众,并为一线人员提供顺风车。社区服务中心和慈善机构除了提供上述支援,还为及时发布疫情信息起到重要作用。各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也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物资支援。应对非传统安全突发事件,新加坡依靠的是较为完整的政治社会生态体系,通过成熟的传导机制迅速将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得到控制。

  六、结语:超越地缘政治,固化合作平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冠疫情引发的一系列非传统安全连锁反应凸显了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断层。中国周边的国家都将从严重依赖中国生产供应链的外部需求模式中吸取教训,并推动内生性增长、提高内需。2020年东南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不可避免地通过降低利率让货币贬值,以推动本国出口贸易,提升本国商品竞争力。政府也将通过推动小规模的金融杠杆和货币政策来缓冲企业压力。除采取短期措施外,东南亚经济体必须开始更大力度的改革,应以更多的国内投资来开发国内资源,产出更多高利润的商品和服务,以便在全球供应链获得更大份额。

  此外,东盟与中日韩应立足现有公共卫生合作平台加强合作。为共同应对疫情,东亚国家需要提升现有的区域公共卫生合作强度。吸取当年应对SARS经验,东盟与中日韩10+3应对流行病监控平台已实现机制化,实现了对疫情的有效监控与即时报告,但急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扩大合作。在世卫组织将新冠疫情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之前,中国已较早向东盟秘书处提供疫情信息,从而最终为东盟国家及东盟紧急行动中心(EOC)有效抗疫提供帮助。这还将有助于今后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认定的流行病提供标准化信息。东盟紧急行动中心(EOC)在抗疫工作中也起到积极作用,为东盟10+3平台合作抗疫情提供了有效的沟通渠道。

  英国牛津大学全球化项目教授伊安·戈尔丁认为,当代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包括国际流行病问题,是“全球性”而不是“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因此,全球化仍然是我们赖以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经济全球化的动力在于更广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优化,实现互利共赢的事实,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大幅降低跨国合作的成本,各国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平衡由WTO经贸规则得以保障了。疫情的暴发,对全球化基本动力并未造成实质性改变,尽管出现因本国防疫需要而禁止相关物资和原料药出口的政策,脱钩全球化转而封闭的成本远非各经济体可承受。在国际化生产服务的背景下,脱离国际价值链分工意味着该经济体须形成全面、完善的产业体系,能够获得包括能源、原材料、资金、劳动力、知识技术等各类要素输入,并能实现产出与需求的持续平衡。封闭发展要么造成成本的上升,要么引起社会福利的下降。在疫情带来的阻碍经济要素流动实际影响逐渐减弱后,经济体各企业间开展合作的信心势必会逐渐得到恢复,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制动引擎不会减弱,还可能在积累力量后快速增强超越原有水平。

  通过内部修复展现出的治理机制是一个成熟制度应对非传统安全事件的有效实践,然而面对全球化带来的一系列议题,这并不是唯一有效途径,为实现今后共同应对大规模流行病的机制常态化,更多依靠的是各国管控彼此分歧,聚焦合作,摒弃对抗。⑨为这些努力奠定基石的是各国携手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注释:

  ①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非传统安全蓝皮书: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2016-201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②丑则静:中美安全关系:利益竞合与风险管控,载《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年第一期:1。

  ③Teesta Prakash Phyu Phyu Oo.Side effects:Covid-19 allows India a chance to lend Myanmar a hand.Mar 5.2020.http://www.lowyinstitute.org/the-interpreter/side-effects-coronavirus-allows-india-chance-lend-myanmar-hand

  ④Dedi Dinarto, Adri Wanto & Leonard C. Sebastian.COVID-19:Impact on Bindan's Tourism Sector. Mar 2,2020. http://www.rsis.edu.sg/

  ⑤周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0年第三期:22。

  ⑥凤凰网,疫情冲击印度经济:近70%原料药依赖中国进口http://news.ifeng.com/c/7ugS1zn8xCW

  ⑦环球时报,中国疫情影响周边旅游业,泰国旅游局预计损失30亿美元,http://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Kpcmo

  ⑧Tham Siew Yean.Leverage in The Time of Coronavirus. Mar 2,2020. http://www.iseas.edu.sg/media/commentaries/leverage-in-the-time-of-coronavirus/

  ⑨陶坚: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维护全球安全稳定,载《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一期:1。

  作者简介:张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非传统安全问题,全球治理,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等领域的研究。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8月号,总第272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