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22日电/新年伊始,“暖”风不断。继央行降准之后,1月15日上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央行再度向市场释放“暖”信号。随后,1月15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座谈会上表示,允许经济增速有一定的弹性浮动,但不能大起大落、更不能“断崖式下跌”。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第一要务,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不放。
证券时报发表记者魏书光评论文章表示,显然,无论从三部委减税降费、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央行加大“精准滴灌”,再到总理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都在向国人传递一个反覆强调的目标,强化逆周期调节,保证经济不能断崖式下跌,给社会释放一颗坚定信心和良好预期的定心丸。
文章分析,站在目标管理角度来看,这些计划实施的措施中包含了多个目标导向。既要减税,又要财政扩张,还要去杠杆和防范债务风险;既要防止金融风险、还要货币宽松、又要汇率稳定。尽管这些任务繁重,且诉求众多,但是盯住目标区间做出决策,允许经济在区间弹性浮动,恰恰体现了本届政府施政的鲜明特点。毕竟,面对不断萎靡的总需求,逆周期调节措施或可在市场极为低迷时提供一些反弹驱动力。
同时,供给侧改革推动的市场出清更亟待推进。部分领域转型缓慢,客观上成为了整个经济更新升级的包袱,也会令政策腾挪空间持续窄化。任何一国都没有任何足以匹配的政策资源,去逆转金融调整趋势的自我实现。
而从人口周期角度看,我们已走在繁荣顶点的右侧,未来的真实增速会存在一定的压力。本质上来说,基本的支持条件也早已发生了逆转。
对于这一点,资本市场是非常清醒的。需求、投资等要素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对二级市场形成了影响。而在资本市场之外,每一个阶层都要勇于接受现实,市场的问题让市场解决,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保持战略定力,这是关键之关键,冷静面对逆周期调节。
文章指出,对一个国家而言,保持战略定力,是要着眼大局,谋准大势,把握好度。有定力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是要把握好变和不变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关键是要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
保持战略定力,无疑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保持战略定力,是当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经济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必须认真落实并执行到位。作为普通人,我们同样应该保持定力。定力是把握自己、掌控自己的决心和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保持定力,就是要增强自觉、战胜自己,将外在要求与内在约束有机结合。这是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也是确保各项纪律和规矩落到实处、发挥作用的必然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