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9日电/在朝阳区管庄路上,一家全时便利店近日重新开门迎客,店员对每一位进店顾客说着“欢迎光临”,换了新主人的全时便利店正在尝试“重生”。作为城市生活离不开的商业业态,“小而美”的便利店近年来成为一大“风口”,各大品牌连锁店忙着跑马圈地。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众多深入社区的传统夫妻店,目前依然是难以撼动的商业存在。
跑马圈地被敲警钟
“去年年底来购物,半个店都是空的。”家住管庄的陈女士经常带女儿到附近的艺术培训班上课,艺术培训班楼下就有一家全时便利店,她发现,这家店地理位置极佳,但却经常缺货。
近日,大门上“装修整顿 暂停营业”的通知被取下,这家全时便利店重新打开了大门。记者注意到,店里依旧有三分之一的货架空空荡荡,但已经开始供应热餐。工作人员介绍,店里的商品都是公司统一供货,这几天正在补货。
虽然门店还是原来的门店,但已经换了主人。去年下半年开始,受其股东资金链问题影响,全时便利店陷入窘境,最终,其在北京、天津、成都的连锁门店全部打包出售给了山海蓝图,华东、重庆两地的全时便利店则由外资便利店品牌罗森接手。
起步于2011年的全时便利店曾首创内资便利店的重资产运营模式。2016年,全时便利店超过好邻居,成为北京市场门店数量最多的便利店品牌。到去年7月,全时已经拓展至北京、天津、南京等10个城市,门店数近800家,其中近一半都在北京。但快速开店并没有换来稳定的发展,重资产模式也成了累赘。全时的教训,也对便利店跑马圈地式的扩张敲响了警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