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地方债压力下,如何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20-03-24 09:44:02


  中评社北京3月24日电/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经济运行的本来节奏,不可避免地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疫情冲击考验我们化危为机的能力,应对疫情需要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组织内外部专家,针对“疫情背景下的经济增长与宏观政策”展开联合研究,力争为政府、企业和其他经济部门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主张和政策参考。中国网智库中国为本次线上讨论做专题报道。

  问:财政目前处于紧平衡状态,尤其是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较大。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如何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定位?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主要成员陈彦斌: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财政整体上面临减收增支压力,财政运行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政府部门债务也在不断攀升。根据IMF的数据,2019年中国政府部门债务率为80.1%,其中,地方政府债务率高达61.1%。不断增大的政府债务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给积极财政政策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短期冲击,财政政策不宜过多关注去杠杆等结构性目标,而应将维持经济稳定作为首位目标,谨防因为财政政策收紧而出现经济显着下行并发多重风险点等不利后果。因此,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的财政政策不应该畏手畏脚,而应该加力提效,让“紧平衡”下有限的财政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适当提高2020年的目标赤字率。2019年的目标赤字率由2018年的2.6%上升至2.8%,2020年可以在2.8%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目标赤字率提高至3%或更高的水平。适当提高目标赤字率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定位,这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次肺炎疫情冲击下的财政收支压力,也能为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提供空间。

  二是,财政政策要精准发力,聚焦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和企业。此次疫情爆发以来,财政政策已经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实施了税收优惠的政策,并且对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交运输、生活服务、快递收派等行业实行免征增值税的政策。未来还应针对受疫情影响较重的企业出台更多的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三是,财政政策在加大力度的同时,也应注重效率的提高。2019年以来,财政政策对需求的带动效果较弱,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增长乏力,这体现出财政政策的传导效率相对偏低。在当前财政“紧平衡”和政府债务率不断攀升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力度的空间有所收窄。因此财政政策应进一步提质增效,在减少税收收入的同时,避免非税收入的升高,切实降低宏观税负。这样既能确保财政政策的真实力度不打折扣,也有助于更好地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从债务率“分母端”的提高来化解债务问题。财政政策传导效率的提高,能够以最小的代价稳定经济增长,有效防止此次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演变成长期影响。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伍戈:

  在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和财政收支承压的背景下,为积极对冲疫情影响,要继续推行有针对的财税政策,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把握重点领域的同时要注意防范风险,充分利用专项债等政策工具,将政策落到实处,实现财政政策效用值最大化。

  一是更加精准实施减税降费。非典时期曾针对受影响较大的行业推行阶段性税收减免政策,在此次疫情中对于同样受损严重的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物流运输、批发零售以及制造业等行业也应当推行类似政策。可以考虑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税费政策,政策导向由“更大规模”转向“精准落地”,密切关注不同行业的税负变化,重点支持受损严重的行业复工复产。针对此次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表现出相当的脆弱性,财政方面可以适当减免企业社保、缓缴住房公积金等费用,优化抵税退税服务,降低中小企业破产风险,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二是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较大,对于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落实零基预算理念,重视评估重大项目的财政可承受能力,削减非必要、非重点项目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财政资金应投向撬动力度更大的重点领域,以市场化为原则,承担市场无力满足的需求。地区结构上,应向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和收入严重放缓的地区倾斜,保障基层财政运转。近日,政府已出台系列政策,包括建立采购绿色通道,给确诊患者提供财政兜底,对参与防疫人员提供保障和补贴。建议接下来财政对于受灾严重的个体工商户、低收入群体也要提供政策帮扶。

  三是扩大专项债发行和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充足、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当前,地方政府卖地收入锐减,企业税收也呈现下滑态势,而防疫和托底经济对大量财政支出有急迫需求,财政收支缺口问题或将凸显。鉴于专项债是专款专用的债务,不计入财政赤字,有成本低、使用灵活的优势,建议未来进一步扩大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在债务发行上,要注意投资项目与债务之间的久期匹配、收益匹配、地域匹配等问题,实现“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从专项债的使用领域看,放松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的条件,扩大适用项目范围。

  来源:中国网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