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30日电/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这既是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要推动补短板和锻长板相结合、“点式突破”与“链式协同”相结合、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安全可控与开放创新相结合,加快构建新时代产业基础能力体系,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链。
经济参考报发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盛朝迅文章提出,首先,推动补短板与锻长板相结合。从短期看,要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聚焦并明确工程重点,调动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力量,力争3年至5年初步缓解产业基础薄弱问题,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重点是“补短板”和应对当前亟须。从长远看,要推动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产业质量水平整体提升,促进一批能够助力高质量发展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业基础技术和产品突破,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产业基础优势和反制“卡脖子”约束的制衡能力,重点是“锻长板”“拓优势”。
其次,坚持点式突破与链式创新相结合。产业基础的提升,不能仅仅满足于产业技术“点”上突破,更重要的是解决国产化技术和产品不愿用、不敢用的问题,全面夯实产业基础能力,再造有利于产业基础能力提升的制度和环境基础,推进“点式突破”与“链式协同”相结合。为此,要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整机带动,推动全产业链基础能力提升。一方面,通过强化技术创新和集中力量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一方面,要以重点产品为龙头进行“全产业链持续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品设计、材料开发、工艺开发、装备制造、示范应用推广等企业和研发机构、高校等单位开展协同攻关,构建国产首台(套)、首批次产品大规模市场应用的生态系统,推动产业基础能力链式突破,一条龙发展。
再次,坚持企业主体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一方面,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好企业和企业家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有效发挥国有企业在攻克“卡脖子”问题和补短板中的作用,更好发挥民营企业、在华外资企业和广大中小企业作用,引导企业突出主业,专注细分市场,掌握独门绝技,成为产业基础再造和资源要素集聚的主体,依靠市场机制来识别产业基础再造中的机会,发现和抓住真正的机遇。另一方面,加强政府引导,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科技研发等政策,加快培育技术、人才、数据等各类要素市场,构建支撑产业基础发展的基础性平台和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基础领域发展环境,完善有效的正向激励机制,引导要素资源向产业基础领域有序流动,形成有利于产业基础能力提升的产业生态。
最后,坚持安全可控与开放创新相结合。在推进产业链现代化过程中要辩证看待供应链安全性与开放性之间的关系。夯实产业基础、完善产业链条,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形成自主发展能力。同时,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发挥外资企业技术、管理和全球经营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内外资企业合力,共同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对境内各类企业实施同等政策,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深化国际产业技术合作交流,拓展专业化全球化市场空间,构建基础领域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