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多家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了存款产品,加大揽存力度,拓宽获客渠道。加总此前11家头部平台上展示的银行,涉及存款在售的银行50多家,绝大部分为中小银行。单户存款金额大都在50万元(含)以下。此类产品门槛低,已成为部分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缓解流动性压力的主要手段,有的平台存款规模占其各项存款比重达83%。
“无证驾驶”潜在风险引关注
互联网存款“熄火”背后,是监管对此类“无证驾驶”业务潜在风险的关注。
在孙天琦看来,中小银行吸收互联网存款突破了传统渠道的空间限制,从资金来源看已成为全国性银行,与立足于当地、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存在偏差。同时,互联网存款有意突出存款保险保障的宣传,暗示“零风险、高收益”,以吸引储户。在这种“零风险”导向下,消费者倾向于简单根据利率高低选择产品,使得本应根据机构区位、类型、规模、风险等因素形成的利率溢价机制受到歪曲。
数据显示,通过平台销售的存款产品,全部为个人定期存款,以3年、5年期为主,3年期利率最高为4.125%、5年期4.875%,均已接近或达到全国自律定价机制上限。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互联网存款业务链条中,互联网平台提供存款产品的信息展示和购买接口,起到引流、导流作用;存款产品和服务由银行提供,债权债务关系为存款人与银行。在这种模式下,互联网平台是否涉嫌违规办理储蓄业务,需要金融管理部门认定。如果从严格意义上讲,互联网平台并非监管规定的储蓄机构,不能办理储蓄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