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基建,还能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短期看,新基建将起到稳投资、促消费、稳就业的作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介绍,以5G为例,根据测算,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将达到1.2万亿元,创造约300万个就业岗位,预计到2030年,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分别为6.3万亿元和10.6万亿元。
有统计显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投资拉动乘数效应高达6倍左右。预计到2025年,新基建将给我国信息消费创造8.3万亿元产业规模。
长期看,加快新基建契合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理解新基建,不仅要看短期能拉动多少经济增长,更要着眼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一新机遇。”在周忠峰看来,新基建更加注重调结构、促创新和补短板的长期效应,“一旦我们在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拥有先发优势,将有利于增强产业发展主动权。”
新基建,新思路
加快数据共享、引入多元投资、强化技术创新
当前,新基建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才能让它驶入发展“快车道”?
让数据价值亮起来——加快数据共享,赋能转型升级。
“中国已经是全球数据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数据对提升各行各业生产效率的作用不断凸显。”刘松认为,加快新基建,应强化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观念,提升新基建数据要素价值。于亮建议,一方面要围绕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利用等环节,推广安全可靠的数据解决方案,加快形成工业大数据的技术链和产业链;另一方面应加快数据依法依规公开共享,利用大数据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政府部门提升治理能力。
让资金来源多起来——加大政府部门投入,引入社会资本。
新基建项目一般具有投资强度较大、回报周期较长的特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玉涛认为,虽然新型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特性,但核心仍是技术创新,需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在做好政策引导、以财税金融政策稳定建设资金来源的同时,要更多向社会资本开放,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让创新力量强起来——重视人才培养,强化技术创新。
加强新基建,须着眼长远、久久为功。于亮认为,应加快培育新基建所需的复合型产业人才,更好发挥人才对新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周忠峰认为,目前我国原始创新相对较弱,下一步应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度,鼓励企业积极拓展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下游应用领域,包括车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办公、智慧城市等,抓住产业发展机遇做大做强。
加强新基建,在规划上也须科学有序,避免“一窝蜂”“一阵风”。不少专家建议,当前应加快出台新基建实施细则,形成全国“一盘棋”,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行业技术发展的成熟度来分类施策,避免出现重复建设、高端产业低端发展等问题。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政、韩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