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选择,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立柱架梁,是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基础决定的。我们不能离开这一基础抽象地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立足于中国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具体状况,坚持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出发,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努力做到既不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使国家治理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坚持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出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坚决反对不顾国情照抄照搬他国经验、他国模式。世界上曾有一些走所谓国家治理现代化“捷径”的国家,罔顾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盲目引进和照抄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所谓“现代化”模式,结果其治理实践并未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政局长期稳定和民生持续改善,相反却跌入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经济衰败和民生凋敝的深渊。
坚持改革开放
文章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也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
首先,要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通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要在坚持好、巩固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继续加强制度创新,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当前,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通过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改革怎么改、改什么,要有政治原则、底线和政治定力。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
其次,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科学把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之间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关系,既不互相替代,又不畸轻畸重。必须在着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大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治理主体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的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当前,迫切需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中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