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邵玉铭回顾保钓运动提出六点看法及解决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20-11-22 00:14:08


前“行政院”新闻局长、前公共电视台董事长邵玉铭。(中评社 倪鸿祥摄)
  中评社台北11月22日电(记者 倪鸿祥)今年是保钓运动发起五十周年,前“行政院”新闻局长、前公共电视台董事长邵玉铭在保钓研讨会上表示,现在日本经济对中国大陆仰赖甚深,如中国政府施以经济压力, 日本可能愿意和中国谈判钓鱼台问题,希望中国政府能对日本采取积极交涉的作为,除对中华民族有所交代,也对当年在美国为保钓而努力的数千人的一点回馈。

  “第七届光复钓鱼台行动论坛”21日上午举办“保钓运动发起50周年纪念研讨会”,主持人为台湾钓鱼台光复会理事长、东吴大学名誉教授刘源俊,马英九,新党荣誉主席郁慕明、钓鱼台教育协会理事长陈美霞等人受邀致词。

  邵玉铭下午参与研讨,以“保钓谈中国知识份子的问政态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题提出六点看法。

  邵玉铭分析,第一是民族主义问题。民族主义的对象不应该只限于国家或者是政府,广大的人民才是更该关切的对象。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台湾在民主上,香港与新加坡在经济上,还有北美等地高级知识份子在专业上,都应该“化作春泥更护花”来灌溉祖国的土地与人民。 

  他指出,第二是民主素养问题。过去两岸的留学生经常因为政治立场不同互相对骂,1971 年 9 月他在芝加哥大学念书时,就曾和沈君山一起遭到一、二十位 左派的学生包围、大声斥责,而且几乎要拳脚相向;当然,右派留学生也会质疑沈君山的思想、立场,差点大打动手,可见当年在美国左右斗争之激烈,这使他想起胡适在 1950 年代所提“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主张,实在明智。 

  他说,第三是追求知识问题。当年知识份子对追求知识的轻慢,许多人辩解当年对中国认识不清,是因为当年在美国的中国资讯不足,他不能同意,因为他在 1968 年到 1971 年,在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和电视都看得到许多资料,所以他并没有什么“先知先觉”。知识份子对读书不求甚解,或者偏执一个理论而罔顾其他,在保钓运动也有一个例子,时至今日有人对保钓历史的诠释, 还是比喻失当,例如有人认为保钓及统一运动刊物开启了两岸的大和解,他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邵玉铭表示,第一、保钓运动中所出版刊物,绝无所谓“两岸的大和解”的讯息。1978 年中国大陆推动改革开放政策,在经济方面带来极为惊人的成果,这是两岸和解的一个基础。1987 年台湾解除戒严、开放老兵探亲,台商开始进入大陆。2005 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到马英九上台,两岸共同建造的和平架构,这些发展才是两岸大和解的原因,与保钓及其刊物无关。

  邵玉铭指出,第四是政治行为的标准与伦理问题。知识份子问政的标准应是一个标准,不可以对不同政府采用不同标准。保钓人士注重的是钓鱼台主权归属和民族尊严,而当时台湾政府的燃眉之急是如何维持联合国席次,对钓鱼台问题,政府只表达立场而未有较大动作,这就造成学生与政府立场互异的结果。

  他说,事隔四十年,大家可以平心静气来评论这件事。当年政府未与日本协商钓鱼台主权争议的理由当然是不愿开罪日本,以免影响日本对台湾在联合国席次之支持。 

  邵玉铭表示,第五是知识份子风骨问题。在保钓期间,大家好像都在比赛,谁最爱中国、谁最爱中华民族,而每个人对这两个问题都发表了不少言论,但时间是最好、也是最公平的裁判,四十年后可以自我检验。他对当年参加保钓运动的人士,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心口如一”,不要当年“爱中国”、“爱人民”的口号喊得震天价响,到后来忘诸脑外。所以无论今日身在何处,当年保钓时对国家与民族的心志都应永存心怀。

  邵玉铭指出,第六是如何解决钓鱼台问题。钓鱼台问题解决只有三途。第一、中日双方因为都是联合国会员国,应将此问题交由国际法院予以仲裁。但是,钓鱼台目前在日本控制之中,日本对于仲裁的结果并无信心,所以一定不会接受仲裁。

  他说,第二、中方以武力夺取,此亦不可能。第三、中日双方谈判。

  邵玉铭强调,日本 1895 年占领钓鱼台,日本标榜“无主地先占”之原则而取得钓鱼台,此一主张实难以在国际法上成立。第一、日本从 1885 到 1894 年间,日本政府内部有十余份官文书显示,日本外务省知道钓鱼台并非无主地,所以不准琉球县前往钓鱼台列屿从事任何侵占之行动。

  他指出,第二、日本 1895年占领钓鱼台后,并未依照国际法予以公告,也未在该列屿作任何建置。

  邵玉铭表示,今日日本经济对大陆仰赖甚深,如中国政府施以经济压力,日本是可能愿意和中国谈判钓鱼台问题。不过即使谈判,对钓鱼台主权归属双方恐仍无法达成协议,但是中日双方共同开发钓鱼台海域及其资源应是可行的解决之道,希望中国政府能对日本采取积极交涉的作为,一方面是对中华民族有所交代,二方面也算是对当年在美国为保钓而努力的数千人的一点回馈。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