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两岸论坛 |
财政结构持续恶化,税收占政府收入不到一半。这背后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除减税外,政府没有太多手段让产业外移的企业继续留在台湾。但与此同时,民粹主义让减税人人要,加税不可能,政府面临税收不足的困难,只能通过变卖公有资产、提高收费或举债来解决。此外,台湾目前有很多支付军公教退休与弥补健保赤字的潜在的债务。
朱云汉指出,面对以上这些问题,台湾官方政府没有太多政策工具及财政能力去加以平衡,未来问题会更加严重。台湾的问题和很多国家相比,虽然不是最差的,但已失去了过去的辉煌,目前在走下坡路。由此累积的社会不满、焦虑与挫折感非常强。未来不管谁执政,都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延缓、推迟这些问题的发生。新领导人的上台抬高了民众的期待值,但最终大家会发现,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救世主。
意识形态制约 两岸议题高度对抗
朱云汉表示,在台湾,两岸议题已成为社会高度对抗议题,其所反映的认同矛盾问题凌驾所有其它的议题,认同不仅仅涉及自我尊严与归属感,因此高度情绪化,很难妥协;认同冲突不仅体现在历史教课书内容的激烈争执,也体现在对于两岸经济交流、产业合作、社会交流等问题的不同判断与取舍,对两岸关系有全面影响,而且构成不同群体对未来台湾前途出现完全不同的想象。近年来,马英九推动两岸三通、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动作,加速了两岸经济整合,但对于民进党来说这是“亲中卖台”的政策,出卖了台湾的根本利益、掏空台湾主权。认同的分裂已经动摇了社会对于民主与法治价值的共识,常态化的民主与法治,无法有效应对这种撕裂社会的认同冲突问题。
制度制约 “谁可以介入立法中的关键环节,谁就可以影响议案”。
朱云汉认为,台湾目前面临“国会乱象丛生”的局面。在一般法治社会不会出现的现象,在台湾却成为常态。少数凌驾多数、立法凌驾行政、政阀割据、金权全面渗透国会等问题凸显。马政府是多数政府,但很多议案在“立法院”遭肢解,或被严重拖延。民进党的立场是坚持其基本理念,用一切抗争手段阻止政策通过。马英九执政后,立法驾驭行政这一现象愈演愈烈。很多“立法委员”对此也颇为热衷,因为这意味着他的资源分配能力上升,立法委员的手可以深入行政部门去干预决策与资源分配。同时,在“立法院”议长权力最大,会客室排场龙,各种老板、部长要去“挂号”,拜托议长。企业老板与各种利益团体都设法在立法委员身上投资,因为少数立委就“可以介入立法中的关键环节,就可以影响某个议案的关键条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