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张京育:两岸避谈军事互信 和平发展失保障
http://www.CRNTT.com   2013-06-26 00:18:22


 
  张京育分析说,从目前海峡两岸领导人所宣示的原则来看,大陆方面强调互信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或是一个中国框架,并希望双方能透过政治对话来探讨“国家尚未统一前特殊情况下两岸政治关系合情合理”。台湾方面则强调正视现实,亦即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两岸主权重迭,治权互不隶属的政治现实。正视并尊重现实,双方的交流、合作、协商才有坚实的基础。两岸领导人应通过适当的管道,加强沟通,就这些比较空乏,抽象的概念准则,装填比较具体,可操作的内容,以便形成互信基础的共识,消除或减少彼此的歧见。

  此外,张京育建议,除了长程,终极互信建立的探讨外,中程互信亦即保障两岸和平交流,和平合作阶段的“和平协议”,亦应提上探讨的日程。和平协议的研商与签署就是一项巩固和平,累积互信的基础工程。和平协议的达成与实践必能增进双方政治互信的效果。

  他说,在和平协议未达成前,双方应考量军事安全互信协议。至少在冲突防止与冲突管控两方面要未雨绸缪。像海峡中线的概念,军事演习事先通报,船舶碰撞和其他意外事件的处理,热线沟通、军方人员互动等,都是可以进一步探讨的课题。避免战略与战术的误判,促进台海和平的共识,必能收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的效果。

  在具体施政上,我们不要忘掉“外交是内政的延长”这一概念的启示,也就是海峡两岸内部的施政作为,非仅直接作用于各自内部的人民,也影响海峡另一方人民的是非、价值和利害判断,最终对两岸互信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例如台湾方面过去曾采取过的一些去中国化的教育、文化政策;“正名”、“制宪”等政治举措都严重损害、冲击两岸关系,动摇两岸互信。大陆方面对宪政、民主、人权、法治兼顾下处理维护问题,如何对待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学术自由、人民的知情权,如何看待异议分子、基本人权与环境保护的倡导着,都深受台湾地区人民和海外华人的注目,也会涉及到他们对大陆执政者和政治体制的评价和信任度。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