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场学运最后看似在王金平承诺“先立法再审查”的情况下光荣退场。问题是,缺乏国民党团支持的王、柯“立法院”,在处理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的过程中,必然不会有任何朝野协商结论,现在王金平给学生的承诺,注定都将成为一场空谈。
换言之,所谓的服贸争议,已经准备从学生占领“立院”的僵局,转变成蓝、绿在“立院”的死局。
同时,不愿在“马王政争”中吞下败仗的马英九,显然已决定延续这场宫廷内战,透过国民党对王金平提起上诉;届时,丧失国民党团奥援的王金平,势必无法有效率的主持朝野协商;而少了朝野协商的“立法院”,也只能继续上演全武行。届时,批评朝野对立僵局的声浪恐将蜂拥而至,而杯葛议事的民进党,也将承担绝大部分的社会骂名。
问题是,马英九真的是死猪不怕滚水烫吗?还是民进党洒下的热水根本就不够烫?
必须说,成就学运的主因,在于政党无法透过既有体制,解决人民重大问题,才让学生透过冲撞体制的激烈手段,尝试凸显问题的严重性。
但民进党真的已经善尽责任、用尽一切方法了吗?林浊水兄曾向我说过,一路以来民进党在“国会”席次都是居于劣势,但早期“立委”对策略的研究及论述能力,都远远超过国民党,纵使数量输人,但质量却赢人,才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制衡作用。无奈,现在的民进党“立委”太不用功,能力不如人,只会靠打架、放水行走江湖。
尤其,当民进党面临自己无法在体制内发挥作用时,却也拿不动公义大旗,领导人民走上街头对抗不公不义的政府。所以,过去总扮演民进党支持者的社运团体,开始分道扬镳,甚至还超前走到前方;连退出政坛多年的林义雄也开始支持“公民组合”,以实际行动改变眼前的恶质现象,民进党正式陷入分裂危机。
民进党从过去受到社运团体支持,得以吸纳各界菁英走向壮大,如今却变成只能跟在公民团体后头人云亦云,主客易位,沦落至此难道不令人唏嘘?
所以,回过头来看,民进党的核心问题,真的是领导阶层年纪太大吗?当然不是,而是整个党在失败主义作祟下,无心了解自己能结合或引领哪些社会力,也不愿正视论述能力不足、丧失议题主导能力的事实;甚至,还默许自己以失败者角度,看待国民党继续执行多数蛮横,所以才会出现这种近乎快被“死当”的表现,这堪称是创党以来的最大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