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忠指出,不久前,伊斯兰国组织公布两位美国记者遭到斩首的画面,许多美国人民同仇敌忾,原本厌战的氛围也渐渐改变,美方也巧妙运用民意转向,改变原来不干预的政策,从伊拉克空袭扩大到对叙国境内空袭ISIS;不过,美国的底线是不派兵参与地面作战,避免介入过深及增加美国大兵的伤亡,而是透过情报分享、无人侦察机、军备支援与训练等方式。
他表示,美国的外交政策几乎每隔10年就是一个循环,在海外冲突派兵作战与国内反战、厌战中循环。就拿最近30年来看,1980年代,共和党的雷根总统处于东西战时期,也是美国对外介入的高峰期,星战计划是典型代表。
接着,也是共和党的老布什总统,1991年,发动波斯弯战争,美国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赢得绝对性胜利,老布什声望如日中天,仅仅一年,就被来自阿肯色州的小州长克林顿打败,败在美国国内的经济不振。克林顿上台后,美国人民厌战声浪四起,他也记取教训尽量偃旗息鼓,不再大规模派兵赴海外作战,除索马里等小冲突之外。
2000年,共和党小布什总统上台,2001年发生911恐怖事件,小布什以反恐为名攻击伊拉克海珊政权,也对清剿藏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领袖宾拉登,加深中东地区激进组织对美国的仇恨。
刘世忠说,光是2003年至2008年小布什任内,美国大兵在海外的伤亡人数就高达4000多人,这给了诉求反战,而且誓要从伊拉克与阿富汗撤兵的奥巴马很大的民意支持,他不仅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而且,奥巴马也实现竞选承诺,从伊拉克撤军,奥巴马任内前半期,美国国内一直处于厌战状况。
他指出,美方从伊拉克撤军后,原本属于基地组织一个分支的ISIS却迅速窜起,如今,美方巧妙运用ISIS残暴、践踏人权以及对美国记者斩首等,美国的厌战氛围已有所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