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至右)首场论坛主持人苏起、前台湾驻香港代表郑安国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前政治系主任郑赤琰。(中评社 黄文杰摄) |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赵永佳副所长,以“进击的巨人”为题,探讨香港社会的“中国意象”。
赵永佳副所长以台港同样面对大陆人士自由行,究竟是否带旺香港本地消费?或是带来更多治安问题?尤其自由行是否令香港本地服务行业歧视香港人?还是内地与香港经济愈来愈密切,是否也扩大或收窄香港贫富差距,都有深入探讨。
接着提到身分认同,赵教授透过学术分析,试图找到当中的问题,特别是香港社会对中港融合议题,结论是出现两极化反应。他说,在于政治倾向与身份认同结合,在三个有关中港融合因素,均见“中国身份建制派”与“本土身份民主派”之间的差异最大,“中国身份建制派”对中港政治与香港社会秩序的评价,都倾向满意融合成果,相反,“本土身份民主派”则明确表示不满。倒是两极化情况较缓和,是中港经济融合对香港的好处,“本土身份民主派”其实都倾向满意,但稍微不及“中国身份建制派”。
担任回应的前台湾驻香港代表郑安国教授,总结认为,台港之间确实有身份认同问题,好比台湾的民意调查,会问是否是中国人?或是台湾人?既是中国人又是台湾人?香港也是,会问说你是否是中国人?或是中国的香港人等,这当中所谓“我是香港人”,往往会被部分媒体刻意解读“不认为中国人”。但香港身分认同与台湾身分认同是不同,后者因为与中国大陆相隔太久,反观香港从英国殖民地脱离,回归到中国大陆,这跟台湾身分认同是有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