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胡佛。(中评社 倪鸿祥摄) |
他指出,孙中山当时在日本东京成立法政学堂专门训练文法人才,另立浩然庐专门学军事,他父亲戴天球一方面在日本的大学念书,一面参加法政学堂,包括戴季陶等人都是老朋友;他在早年就曾参加同盟会的文人团体的“南社”,后从事二次革命活动时参加青帮,在青帮里是“大”字辈的地位,排序在后的是“通”字辈,可见在青帮地位崇高,后来追随孙中山到广东担任大元帅府秘书。
他说,孙中山看出袁世凯独揽大权想称帝的野心,老一辈同盟会员如黄兴、宋教仁都主张和平解决,认为在参议院进行政治协调,与反对帝制的年轻会员完全分裂,孙中山因此组中华革命党与老同盟会员切割;当时只有桂系老首领岑春煊反袁,于是桂系的军阀迎接孙中山到广东,可是莫荣新等桂系军人与手下对孙中山不太礼貌,他父亲戴天球与桂系关系搞不好,孙中山担心桂系会迫害戴天球,于是劝离他到上海,与沈均儒、章士钊、江一平等创办“中华民国”律师公会,后回到扬州从事执业律师,参与地方建设。
他表示,他表示,父亲曾告诉他,一些追随孙中山的老同志所言,当年追随孙中山的军人不多,因此把蒋介石视为军事顾问,蒋并非孙中山最信任的人,孙早年最信任绘制青天白日旗的陆皓东,但陆在广州起义牺牲了,孙认为这面旗帜染了鲜血,于是民国建立之初虽有五色旗,但孙坚持用青天白日满地红作为国旗,孙晚年最信任的是汪精卫。
胡佛说,他父亲曾任制宪国民大会的代表,1936年5月5日原订由制宪国民大会制定公布“五五宪草”,当时蒋介正已经全面掌政,但日军侵略、东北沦陷,国大会议因此停开,后来等到抗战胜利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增加各界代表,而在1947年制馅国民大会开会,完成“制宪”。父亲后来又当选第一届“国大代表”,但孙中山的老班底都没当选,因为当时政局有很大的变化。蒋介石掌权组成的班底与孙中山的老同志根本是两回事了,到台湾后父亲对政治感到厌烦,全家一度迁嘉义居住,后来才迁回台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