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五大外部变数
在乐观看待今年台湾经济发展之余,仍然不可忽略下列五项外部变数:
第一,地缘政治影响全球经济成长步伐
虽然2017年全球经济成长可望优于今年,但是工业国家货币宽松政策的空间接近极限,政策边际效用在减弱;欧洲经济在英国脱欧、难民问题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下,不排除回升受阻的可能,都将影响全球经济成长步伐。其中,英国正式提出退欧计画,惟欧盟强硬表示英国必须先解决公民权益、分手费与边境管制等问题,再讨论自由贸易协定,缺乏过渡协议的“硬脱欧”将冲击英国与欧洲经济。同时北韩数度朝日本海发射多枚导弹,以及美国在南韩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引发中国大陆与南韩之间经济报复,恐冲击东亚安全局势,可能使全球金融市场陷入紧张。
第二,美国升息增添全球金融风险
美国Fed于今年3月宣布升息1码,受到美国联准会加快升息,与川普未来将扩大基础建设支出与减税之影响,带动美股大涨、美元升值与美国公债殖利率走扬。对此,OECD警告若各主要央行陆续提高利率,将增加汇率波动,使金融动荡加剧,冲击外债及体质脆弱的新兴市场,增添全球金融风险。同时,美国升息使得新兴市场和开发中国家资本外流风险升高。
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今年来新台币升值加速,首季升幅高达6.4%,为9年来单季最大,几乎是去年全年升幅2.4%的3倍之多。根据台北外汇市场发展基金会公布最新统计,4月新台币名目有效汇率指数(NEER,为新台币所能换取各国货币数量指数的加权平均,较能反映新台币对外价值)也连续14个月上扬至114.35,波段升幅超过11%,创下2005年4月统计以来的新高,尤其显示新台币过去一段期间呈现上升趋势,导致出口厂商蒙受巨额汇兑损失,民众与金融业者之国外金融资产的汇损,也相当严重。
展望未来,台湾除了要面对10月份美国财政部发布《国际货币和汇率政策报告》的压力之外,由于台湾2016年对美贸易顺差为147亿美元,在16国中排名第14,未来仍将面对美方贸易滥用行为与“汇率偏差”(currency misalignment)的调查压力,另外中国大陆,日韩和其他亚洲国家货币亦将同时面对升值压力,可以预期的是,热钱流窜则使台币处于更不稳定的情势,对于多数以外销导向为主的中小企业而言,因为欠缺避险能力,其所受之考验将更为严峻,值得密切注意。
第三,中国大陆市场机会与风险并存
2017年以来,大陆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结构调整,一方面使高耗能和污染型的采矿业投资增速下降,二方面电子设备、运输设备、专用设备等制造业投资增长均有所加快。特别是2017年以来中国大陆出台一系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规划,雄安新区、粤港湾区、各类自贸区等政策出台,刺激了全国范围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预期随着各类新区及自贸区规划的落地,将带动后续固定资产投资成长。
此外,今年一季度大陆市场的资讯消费快速增长,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32.1%,比上年全年加快5.9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2.4%,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显示大陆居民消费结构、消费业态和消费模式仍在不断升级,将提供台湾产品出口机会。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陆为了防止美国加息造成严重的人民币贬值和资金外流,从2016年中期开始加强资本管制,500万美元以上规模的海外并购等事实上被暂时叫停。中国以前就限制跨境资金交易,被堵住出口的资金正在国内泛滥,大量资金集中流向房地产市场和互联网金融等,出现泡沫化的隐忧。
对此,自4月起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及证监会再强化金融监管与去杠杆措施,三会更着眼于倾向高度运用杠杆、容易造成资产负债错配、缺乏透明度的地方影子银行体系。中国政府措施虽有利于抑制28兆美元债务对长期经济稳定的危害,但严重打击投资人士气,造成中国股市下挫、企业借款成本飙升以及金属与大宗商品遭抛售等负面冲击,未来可能带来投资增速走弱和进口增速下降的影响。
第四,川普贸易政策的冲击
美国总统川普上任以来,除了宣布退出TPP,并将检讨NAFTA等14项贸易协定、研议实施边境税之外,更于3月31日签署两项行政命令,下令对造成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原因进行调查:第一项行政命令将要求行政当局,查明造成美国贸易赤字的“所有形式的贸易违规行为和所有非互惠的做法”。美国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处将在90天内向总统提交一份关于美国不正常贸易赤字的全面的报告。第二项行政命令将加大美国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征税的执行力度。
事实上,美国原本就是全球最积极透过贸易救济手段,打击倾销、补贴等行为,保护本国产业的国家,自2008年以来对其他国家采取了600多项贸易保护措施,仅2016年就采取了90项,名列全球之首,而中国大陆和台湾则是遭受反倾销调查的重灾区。
特别是中国大陆加入WTO入会议定书第15条规定,其他国家在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或平衡税调查时,得选择替代国(surrogate market)作为国内价格的判断标准,使得大陆企业出口面对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外倾销的指控与被课征反倾销的惩罚,也连带影响台湾出口。该规定原本将于2016年12月11日后失效,但由于欧美、日本已宣布将不给予“市场经济地位”(Market Economy Status, MES),加上川普政府强调“公平贸易”的保护主义倾向,将使大陆和台湾出口的产品面对极大的反倾销控诉风险,两岸业者都必须审慎因应。
第五,“美国制造”政策影响两岸产业供应链关系
美国川普总统为落实“美国制造”,除签署“买美国货、雇用美国人”的行政命令外,更于4月27日公布“税制改革计划”大纲,将个人所得税率从现行的10%-39.6%的7个课税级距,简化并调降为10%、25%、35%3个级距,至于个人标准扣除额也提高为现行的双倍。同时,企业所得税由35%降至15%,企业海外利润汇回一次性征收10%(原为35%)利得税;(3)取消替代性最低限额税、遗产税、净投资所得税,放弃边境调节税。虽然这项税改方案能不能真正实施,必须看众议院、参议院的脸色,但是该计画,凸显美国政府将对制造业回流提供更大租税奖励,甚至于加强追查美国企业的海外避税活动,将对美国企业的全球供应链布局带来影响,不论是将供应全球商品组装全部回流美国本土,或是只有在美国销售的商品回流美国本土组装,都将影响两岸产业与美国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其对台湾产业出口和海外布局的影响,尤其需要及早筹谋规划。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7年6月号,总第23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