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钧。(中评社 资料照) |
中评社台北9月23日电(记者 黄文杰)继2月26日大陆宣布暂停进口台湾凤梨,大陆海关总署19日再次以释迦、莲雾有太平洋臀纹粉介壳虫检疫问题,片面宣布暂停台湾水果进口,冲击台湾农业产销。两岸农业专家、曾撰写《水果政治学》作者焦钧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台湾在解读这两次水果禁令,最容易被理解就是“红利收回”,否则以台湾水果在中国大陆的市场占比,根本微不足道,大陆收回水果红利,释出对台政策的某种示警讯号。
他悲观认为,大陆这个市场,对台湾水果而言,已经终结,因为好不容易撑起来的“基本面”,从过去政治订单到民间贸易商往来,市场一旦归零,从历史发展经验来看,即使某一天禁令取消,要再恢复荣景都很困难。
焦钧,台湾大学农业经济学系硕士,曾任记者、“立委”助理,后进入农业体系工作,曾任职台北农产运销公司贸易课长,2005年参与两岸农业交流、谈判并记录出版《水果政治学‧两岸农业交流十年回顾与展望》,另外还有《走出岛国农业困境》等书,目前担任黍离策略顾问公司执行长。
大陆继2月宣布暂停台湾凤梨输入,日前又宣布暂停台湾释迦、莲雾输入。根据“农委会”数据显示,今年2月被禁的凤梨及20日遭禁的释迦与莲雾占台湾对大陆出口水果总量前3名。其中台湾释迦年产量为5.7万公吨,约25%出口,其中大陆市场占出口比例95%;莲雾年产量约5万公吨,10%出口,几乎全输入大陆市场。
焦钧说,大陆第一次片面暂停进口台湾凤梨,现在9月接着暂停释迦、莲雾,若还考量是哪个检疫环节出了问题,“其实不用想了,就是政治问题”,政治问题只能用政治解决。
他分析,莲雾销往大陆量体没那么大,冲击尚可,不过释迦外销品种集中“凤梨释迦”,实际占生产量55%,近6成,影响可观。3月遭暂停输大陆的凤梨生产期长、产区分散,相较之下,凤梨释迦生产期短,且产地集中在台东,被迫暂停销往大陆,短期间内将有双倍产量留在台湾,冲击恐怕会比想像大。
|